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探析

2009-12-14 05:43李慧霞
电影文学 2009年17期
关键词:影视音乐民族风格民族化

李慧霞 张 明

[摘要]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是中国电影音乐世界性的根本路径。中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音乐,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是中国电影音乐传播的沃土。发现并培育拥有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电影音乐艺术品牌,使其在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创性,它就必然会在世界电影乐坛闯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电影音乐;民族性

一、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特性

一部有深度的影视剧,应该富集厚重的文化蕴涵,弘扬民族文化的精辟。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表现影视作品的民族形象、民族风格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创同时也呼唤着这个时代艺术的新生,电影与电影音乐作为新时代的上层艺术,在颂扬时代精神和赞美人民生活中奏响了时代的强音。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新时代呼唤新的电影,《白毛女》《神秘的旅伴》《山涧铃响马帮来》《芦笙恋歌》《柳堡的故事》《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电影音乐走出了中国民族化的道路。影片音乐在继续保留早期电影中歌曲重要位置的同时,以民族音调为元素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更具时代气息、更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成了当时电影音乐的特色。这时期的电影音乐为稍后的电影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电影音乐发展指明了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表现

1,旋律的民族化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作品如果没有旋律,也就没有了生命。旋律对音乐作品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音乐风格的形成也起主导性作用。因此,要使影视音乐民族化,旋律的民族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旋律中包含了音高、节奏、调式、音阶等音乐元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乐语言,如中国的五声音阶和日本的五声音阶就不一样。如果把中国的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和日本的民歌《樱花》放在一起欣赏,观众的感觉就会两样。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在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中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和传统,它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后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审美取向。音乐要民族化,创作者就要善于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影视音乐旋律的民族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表现出来。

一是原封不动地运用民歌、民族歌剧、歌舞、民族器乐曲或戏曲中的旋律。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剧中人演唱(或演奏)某首民歌(或民乐),或通过剧中设备播放民族音乐的情况。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剧中人褚琴唱了两次《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在第14集石晶在敖包边唱了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在第8集中蘑菇屯场院上秧歌队表演辽宁秧歌音乐。这些音乐旋律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民歌、民间音乐或民族歌剧,对该电视剧民族风格的营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现成的民族音乐作品首先要考虑该作品是否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否则观众就不容易感受到鲜明的民族风格。

二是以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旋律为基本素材,对其进行加工、改造或发展。这种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很常见,也是影视音乐创作最为讨巧的一种办法。因为用这种方法创作,既能保持音乐的民族风格,又不是照搬别人的作品,带有一定的原创价值。这种方法通常是以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乐主题、主导动机、乐句、乐汇或特性音调为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丰富、发展。在具体音乐创作中,创作者创作起来也不是很费力,毕竟音乐“种子”已经有了。作曲家赵季平就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创作,我们可以在他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找到例证。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就采用了山东民歌《锔大缸》的旋律。电影《活着》中使用了秦腔,《黄土地》中的《女儿歌》来自陕北信天游,《桃花满天红》中运用了“碗碗腔”的曲牌“班草”,等等。总之,在赵季平的影视音乐作品中,运用这种创作方法的不胜枚举。

三是不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摘取音乐旋律素材,而是根据自己对民族音乐学习、了解、研究积累的总体感觉创作出来的、与影视作品总体艺术风格相统一的原刨性音乐。这种创作方法相对前两种来说,难度较大,创作起来也比较费劲,但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功底深浅和水平高低。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音乐,作曲家王立平就是根据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再结合该剧剧情实际创作出全新的音乐。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一半脸儿》也是原创音乐,旋律上口、节奏活泼轻快,歌曲整体给人感觉十分诙谐、风趣。电视剧《希望的田野》音乐也是原创的,具有浓郁的东北音乐风格特征。

2,配器的民族化

影视音乐的民族化除了旋律因素之外,配器也是体现音乐是否具有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而且这种音色是其他乐器所无法代替的。拿西洋乐器中的提琴与中国乐器中的胡琴比较,中国的二胡与板胡比较,中国的板胡与京胡比较,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乐器在音色上的明显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器,如中国的二胡、琵琶、古筝、唢呐,苏格兰的风笛等。同样一段音乐,使用民族乐器来演奏,民族风格就会显得浓郁些,而使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风格就会削弱很多。如果维吾尔族音乐不用乐器都塔尔、冬不拉、手鼓演奏,蒙古族音乐不使用马头琴和三弦演奏,其最终出来的音乐效果一定不会太好,音乐风格肯定不会强烈、鲜明。在影视音乐中,使用民族化配器方法非常常见。有些影视作品由于配器不够民族化,也遭到了一些观众的指责和质疑。如有人说电视剧《吴三桂轶事》的音乐“太超前了”,里面有小军鼓独奏、小提琴独奏、双簧管独奏、钢琴伴奏等。听这样的音乐,无论你再如何“大胆想象”,恐怕也很难与穿长袍马褂留长辫子的中国古人联系起来。当然,影视音乐并非是纯粹的风格性音乐,有时采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民族音乐,其背后是有原因的(如影片特殊气氛、情绪的需要),不能一味固执地横加指责。但是,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使用民族乐器显然要比用西洋乐器更能体现民族风格。

3,演奏演唱方法的民族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器,不同民族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方法。一个民族基于本民族音乐音调的要求,在乐器的演奏方法方面也往往有所不同。如在弦乐器方面,小提琴的奏指法和弓法很多,但像我们民族在胡琴上使用的“卓”“注”却很少见。又如在弹拨乐器方面,中国弹拨乐器上的“勾”“挑”“轮指”等演奏方法在西洋弹拨乐器上也很少使用。使用外民族乐器来演奏本民族音乐,如果在演奏方法上能加以变化,突破一些“清规戒律”,那么演奏出来的音乐民族风格也会比原来更加鲜明些。在演唱方法上也一样,同样的音乐作品由于其演唱方法的不同,最终演唱出来的音乐风格效果也大不相同。在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目前普遍公认的演唱方法主要有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对于演唱中国民歌来说,使用民族唱法演唱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最好的,民族味也最浓。如果用美声唱法来演唱民歌,其民族风格就会被淡化,声音就会偏“洋”了。目前,很多少数民族歌手拒

绝去音乐学院深造,也就是担心这样的“深造”会对本民族的民歌演唱风格产生影响。也有好多音乐学家反对少数民族歌手去音乐学院深造,在这几年的“电视青年歌手大赛”上,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关于演唱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历年都争论不休,为了保护原生态民歌的风格纯粹性,于是专家们又专设了原生态民歌演唱组比赛。在影视作品中,为了增强音乐的民族风格,《重整河山待后生》,演唱者骆玉笙就使用了京韵大鼓的演唱方法,使得歌曲的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电视剧《大宅门》的主题歌,演唱者采用了京剧与民歌演唱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演唱,也'止该主题歌民族风格非常鲜明。又如电视剧《天路》的主题歌《青藏高原》,演唱者李娜原是一位通俗歌手,但为了配合电视剧的总体艺术风格,她模仿了藏族民歌手才旦卓玛的演唱风格,使该歌曲不仅具有通俗歌曲的特色,还具有浓郁的藏族音乐风格。如果把以上这些歌曲用美声唱法来演唱,那效果就不堪设想了。因此,演唱演奏方法的不同,对影视音乐风格的形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走向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要想屹立于世界艺术舞台,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无不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风情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即使是舶来的艺术形式,一旦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情民风相交融,也必然表现出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作为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电影也是如此,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通过中国民族特色的融入,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不难发现,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正是民族文化,它是决定艺术作品民族特色的根本。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虽然要兼收并蓄,借鉴国外成功运作的案例和模式,但同时更要关注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现代变革,在准确把握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发展上去寻找问题的关键。一方面,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实生活,探寻现代化之路。电影是通过某些人、某些事和一些极具戏剧张力的情节,来生动地表现那些值得为人关注的现象和矛盾的。电影表现的过程就是挖掘这些现象和矛盾的深层原因的过程。而在中国电影中,这种深层的原因往往根源于民族文化质的东西,来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通过具有民族特性的音乐进行时代背景等大环境的渲染,利用民族音乐去表现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运用民族音乐的暗示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等,依然是中国电影音乐现代化之根。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音乐必须帮助中国电影去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要盲目地去追求脱离根基的现代感。从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来看,虽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极难被外国观众正确和深入理解,这也许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使得它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没有真正展现出它的价值和魅力;但由于这种文化的稀少和稀有又使它成为猎奇的对象。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强烈需求,而中国电影正是这样一个媒介。因此,要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电影必须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签。

由此可见,一方面电影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国际性;另一方面电影更需要对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运用现代意识对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超越。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电影民族性的沃土,对于传统文化的超越则是电影时代性的需要。因此,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电影音乐,也应从民族与现代两方面下工夫,用现代的眼光、先进的技术和表现手段去表现我们的民族生活和民族特性。

猜你喜欢
影视音乐民族风格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传播学视域下的影视音乐艺术研究
——评《影视音乐艺术》
保证高品质声音的还原 影视音乐制作公司的自家审片室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