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媒体类课程整合研究

2009-12-11 07:27潘庆红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8期
关键词:媒体技术教育技术课程设置

潘庆红

摘要:近十多年教育信息化进程导致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专业能力需求的变化,要求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从重教学系统设计转变为重媒体资源开发能力。为应对这种转变,本文从社会需求、专业核心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媒体技术类课程设置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设置;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似乎已渐变为一个热门专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开设该专业的师范、理工、综合等各类学校多达二百多所,保守地估算,全国教育技术专业每年毕业本科生可达一万多人,如果按每校配备1~2名信息技术教师来预期,这个数据并不多,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条件的学校其信息技术教师职位和教辅岗位已经趋于饱和;各级电教馆近年因业务转型及编制问题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旺;我国的教育软件产业尚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级次也比较低,吸纳人才的容量有限。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势必要向相近的就业市场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需求。但是,目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现实需要不相符合,既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又使得毕业生缺乏适用的综合性技能而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针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专业核心能力、媒体技术类课程设置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

2教育技术学的社会需求和专业核心能力

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关心最多、询问最多的不是专业问题,而是这个专业到底要教会他们什么,毕业以后到底能从事哪些职业,到哪里去就业?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多数学生,使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规划和职

业生涯设计,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普遍存在的消极、茫然情绪,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和前途,也关乎这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面临着怎样的社会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又需要学生具备哪些专业核心能力呢?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第二次接受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的委托,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调研。按学科具备的能力体系和能力因素的累积比贡献分别为: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0.214%);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5.596%);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4.958%);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4.560%);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3.93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3.516%)六项。以上数据显示:教学系统设计一直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那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年长足发展后,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是否有所变化?在上述需求判断指导下培养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是否能顺利融入工作环境?是否具备了胜任相关工作能力和素质呢?

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做了一项有关“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调研,结果表明,毕业生有四个方面能力存在不足:①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践开发能力不强;②科研能力未得到充分的重视;③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④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普遍不高。虽然该项调查的样本范围是局部的,但是,笔者认为它也能够部分印证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状况。

从我校03级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3的毕业生进入各类学校,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其余2/3在与教育关联的信息技术行业、传媒行业就职,少数学生从事与教育无关的行业。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并仔细分析这些吸纳教育技术人才的行业需求,就会发现:

(1) 各级学校中教学系统设计可以由教育技术人员、学科教师共同完成,也可以由学科教师单独完成。

经过十多年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普及教育,我国师范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已经成了对学科教师基本的能力要求,教学系统设计的专业能力不再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独门绝技,相反,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科教师更能全面把握课程内容,在基础性、一般性的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师已经成为了教学设计的主导。虽然教育技术人员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他们对其他专业课程的了解和掌握毕竟达不到、也不可能达到学科教师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不再具有优势了。这是整个社会信息素养提高的必然结果。

(2)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需求强劲。

从整个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己经使媒体资源成为学习和教育传播活动依赖的最主要的资源,学校以及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产业最缺乏的是具有扎实教育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媒体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法,并能够在学习资源开发利用中使用信息技术独立解决问题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这才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基本判断是:在教育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尽量避免的“唯技术论”,但建立在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基础上的“技术论”恰恰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正是通过媒体资源的开发技术来表征的。

我们以往对学习资源开发的能力培养是放在次要的地位,所授学习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杂而浅,没有系统化、针对性的综合训练,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己使得媒体资源成为学习资源的主要部分,目前仅有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媒体资源的专门研究,教学设计能力只能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基础能力而非核心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培养的核心能力应是媒体资源开发技术。

3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自我国各师范院校开设教育技术专业以来,一直重视开展教学媒体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教学媒体技术也一直被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的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培养目标缺少特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浅尝辄止。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仍处在构建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都处在摸索阶段。为此,教育部教育技术专业教指委按照分类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五大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要求不同院校要根据所处的地域环境、自身条件,办出专业特色和院校优势。但是,实际情况是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水平、不同地域的学校拿着雷同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既没有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没有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深化,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导致毕业生“杂而不专”,工作适应性差,且能力不足。

(2) 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系。

教师之间各自为战,以单门课程为基础选择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衔接,课程之间既缺乏系统联系,又缺少相对清晰的边界,有些内容相互重复,而有些内容前后脱节,没有递进,也没有结构,“宽泛”有余而“精细”不足,致使学生对该专业没有一个整体的、相对严密的逻辑把握,如坠云山雾海,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3)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够合理,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在这种实践教学下培养的学生,单项技能可能不错,但是缺少综合应用的能力,而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更多是复杂的、综合性、整体性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与培养目标无特色和课程设置非系统一脉相承的,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视不够。

4教学改革与思考

针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引起的对教育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社会需求的变化,各个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教育技术专业自身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根据培养目标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自身条件构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教学改革,一是重视毕业生流向调查,分析社会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学校自身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二是转变观念,课程体系要围绕媒体资源开发技术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培养的核心能力这一基点构建。

4.1课程设置打造专业特色

首先,地方院校要明确学校自身的定位,认真分析毕业生流向,突出地方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到培养人才的个人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一致。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应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具有媒体资源开发技能,能从事教育传播事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五个专业方向,地方院校由于存在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生源等因素的差异,只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其中1~2个方向开展特色专业的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近两年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除少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主要面向本省和广东等沿海城市就业,具有较高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传媒技术的人才就业比较顺利,学校信息教育人才需求比较平稳。“厚基础,宽口径”是现阶段各高校都实施的培养模式,作为地方性院校做到“厚基础”不难,做到“宽口径”却不易,由于师资、教学条件、生源等局限因素使得学生最终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不行。因此,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信息技术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坚持教育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三大基础支撑,突出教学媒体资源开发技术和数字传媒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做如下修订和调整:

第一,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课程体系中媒体技术类课程分为网络应用开发、多媒体应用开发、数字传媒三个序列,每个序列中课程又分为基础、应用与开发三个层次。三种序列中基础课程有可能是共同的,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应用和开发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年,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引导后,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选择某一序列进行深入学习,逐步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的媒体技术类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上表中只列出了媒体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序列,教育传播理论、艺术基础(如美术、摄影)和一些技术基础课程(如数字电路)课程未列出。所有课程分为公共课、教师技能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五类。应用和开发层次的技术类课程大都划分到专业选修课中,三个序列开设课程比例不一定均等,主要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方向及选择此方向的人数加以确定。实施过程中,网络和多媒体往往区分不明显,我校教育技术专业近几年基本选择网络和数字传媒两个序列方向。

第二,围绕培养目标,通过教学研讨会的方式,分析学科教学内容,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与衔接,交叉部分尽量减少重复,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媒体技术类课程按每一序列“基础-应用-开发”的次序开设,并审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同一序列内前后课程明确授课范围和内容,剔除重复部分,完善衔接部分。

4.2实践教学寻求能力培养突破

教育技术学科具有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点,理论性更多以隐性方式呈现,技术性更多以显性方式呈现。如果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没有蕴含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媒体资源开发中沦为与计算机专业竞争技术的失败者。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素质要求来设置实训科目和项目,尤其要始终贯穿“强化基础能力、突出核心能力”的思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依存于理论课程体系,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学生以单个科目为单元的知识体系最终要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实践技能训练整合起来,进而转化为知识技能的创新能力。

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分为实验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创新项目实践等,课时要占到总课时1/3强。为避免以往实践技能训练中单个课程验证性实验多,多个相关课程间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少的缺陷,同样要对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按照网络、多媒体、数字传媒三大序列整合修订,打破课程边界,以实训项目的形式将每个序列的专业能力素质训练分解到四个学年,明确每学年要完成的技能训练项目和所要达到的专业能力。如表2所示,表中列出网络应用开发序列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完成的技能项目,这些技能训练项目的设置既与相关理论课程同步,在课程的学习进程中完成技能的训练,又循序渐进,自成体系,最终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育网站开发、校园网组建等教育媒体资源的设计开发。

5结束语

近十多年来,突飞猛进的信息化进程引致了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从需求的主要地位退居到次要地位;媒体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从需求的次要地位擢升到主要地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因此面向一个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同时,也面临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强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的压力。

我们认为:地方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首先要在需求导向之下,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实力,确立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强调基本技能向综合能力的转化,把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应用型学科,教育技术专业既要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又要注重专业本身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是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龙. 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5(7):3-4.

[2] 周跃良. 以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2):40-41.

[3] 孙沛.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核心能力的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2007(6):35.

Research of the Courses Intergration of Medium Techniques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PAN Qing-h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00, China)

Abstract: Some changes resulted from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ve occurred in social needs for the education science personnel s competence during recent decade. The focus of the students training should transfer to medium sources development from 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 As a response for the changes,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social needs for education science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key-competence, the setup about medium techniques courses in education science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integrative abilities training, etc.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some advices and steps were given.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setup; medium technique

猜你喜欢
媒体技术教育技术课程设置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