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创新

2009-12-11 09:33荆玉珍
商情 2009年27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制约因素发展前景

荆玉珍

[摘要]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深入探索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认为应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监管等方面进行创新,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创新 制约因素 发展前景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和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金融创新是各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金融创新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如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形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只要出现在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活动,都可以认为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手段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的创新。

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展开。通过金融的改革创新,增强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盈利状况逐步改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体制转换和政策改革等外部因素推动的,中央银行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微观创新的主要外部推动力,而金融创新主体即金融机构的内在创新冲动明显不足。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

1.金融创新主体内在动因缺失。我国金融机构主体还没作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由此出现了通过简单的机构增设、业务扩张等内容肤浅、手段落后的创新。

2.信用基础薄弱。金融本身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只有在发达的信用基础上形成的股份制才能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风险意识薄弱。一方面金融主体缺少风险概念,使得“避险性”创新难以展开;另一方面极度厌恶风险使得创新缺乏动因,显然,任何一种创新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风险。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金融创新

1.切实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金融创新使金融风险更为集中和隐蔽,增强了金融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力。金融创新为单个投资者提供了转移因价格等市场总变量变动所产生的市场风险即所谓的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如期货与期权弥补了单纯进行证券组合投资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缺陷,使得市场上的所有风险似乎都可避免。但不幸的是,金融创新的这一经济功能对于整个经济体系而言并不存在,金融创新工具在为单个经济主体提供市场风险保护的同时却将风险转移到了另一经济主体身上,也就是说,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风险只发生了转移,并没有被消除,风险仍然存在于经济体中。而当市场主体都想转移同一方向的风险时,风险出售者就无法找到风险承担者,金融创新工具提供的保险功能将不复存在,风险在此时会集中暴露,给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造成严重打击。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强动荡产生的破坏力。

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加大金融风险,发生金融危机,甚至会对整个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金融创新在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要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对金融创新进行立法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因此招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正确利用好金融创新来规避金融风险,增加效益。

2.发展和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

金融体制的创新包括金融市场体制的创新、金融机构体制的创新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几个方面。加强金融体制的创新,对于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经营机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早已确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金融创新也最终要回到以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创新模式,而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制是这一模式的前提。体制创新的同时,开发和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能够活跃金融交易,增加金融机构的收益。

3.加强银行产品创新质量的提高

目前金融产品主要表现为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而非内涵式的质量提升,不仅要注重数量的扩张,更要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重点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而金融创新的主体素质不高、创新的内容比较肤浅,手段比较落后。因此在注重创新数量的同时,加强创新的质量,注意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金融技术,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的创新多,突出招行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少,业内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招行应在期权、期货等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上寻找突破,以拓展招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平衡产品结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应注意资产类产品的创新,并且在此类产品创新中,要向着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方向努力,以防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应该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4.继续加强政府引导

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建立不久,内部经营机制不成熟、金融工具简单、竞争并不激烈,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的内部创新需求并不强烈,单靠市场引导自发地进行大规模、深层次金融创新是不现实的。这就必须加强政府引导,用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措施,形成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

参考文献:

[1]魏成龙.中国金融创新路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延红梅.强化金融创新加快银行发展——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中国金融,2007,(1).

[3]李慧.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4]李杨,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制约因素发展前景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