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的第一大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目前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艰巨而急迫的任务。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学不能上成单纯的知识课,更不能只为应付中考而教学。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开设环境保护课程,那么在生物课上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现写下来与广大同仁一起商搉。
一、向学生介绍环境现状,加强危机感教育
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常在网上、电视上或报刊等各种媒体上搜集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互相交流。要让学生知道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疯狂索取,掠夺式的开发和滥用资源,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焚烧垃圾,农村焚烧庄稼桔杆,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盲目引入外来物种等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赤潮、酸雨、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存,除了让学生看清身边的污染对自己造成的危害,还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以起警醒作用。如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灌泄漏,到1987年底,死2850人,有10万多人终生残疾,20多万人中毒,4000多头牲畜和动物死亡;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1943年5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约400多;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使直接及间接死亡人数达12000人以上。在课堂教学中,用以上这些当今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环境灾害产生危机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强烈谴责,由此产生对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自觉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
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只有满足人类需要的时候才有价值,仅此而言,自然界的价值显而易见。一是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这是早已不争的事实;二是人类抵御疾病所用的药物有很多都是来自动植物,这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三是水、土壤、阳光等自然因素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美国等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也充分说明了:迄今为止,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至今未发现宇宙中有其他可孕育生命的星球。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森林生态系统之美,了解其“绿色水库”之称的由来,海洋生态系统之壮阔,给自然界供水供氧;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理解“自然之肾”的美;溪水生态系统的物产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的富饶等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另外再对比负面影响,如身边的河水变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焚烧垃圾及焚烧桔杆的难闻的烟雾等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恶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激发了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三、利用教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本中有很多知识与环保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把环保教育渗透到课堂之中,利用课堂教育这个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教育。
如讲“遗传和变异”的时候,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生物与环境》一章,更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章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在讲《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地球的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环境一旦被破坏,人类将无处容身,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在进行这些方面的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多媒体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林,使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并与我国现状作比较,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四、注重课外活动,实践环保热情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配合生物课有关章节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保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周边的生活环境等,当他们看到污染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植树节”活动,春天自做鸟巢招引鸟类,冬天自觉设立人工饲养槽,保护留鸟,在庭院中种花,培植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各种小实验等等。还可以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知识,自觉捡拾垃圾,抵制各种破坏环境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使学生明白了,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环保部门的事,而且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事,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且对社会也应承担起宣传教育的义务。
以上就是本人对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一些尝试,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及同仁批评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