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的感悟

2009-12-11 09:39杨红伟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教学

杨红伟

摘 要:以足够的爱心感化学生,以足够的热心激发学生,以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教育学生。

关键字:感动学生 激发学生 学高为师 脚踏实地

张思明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但要做到却不易。

首先,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教师理解学生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与他们进行交往,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由,支持他、理解他、鼓励他、赞美他;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他们交朋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习惯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其进行开导,给以帮助。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发挥和创造的“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顺着他的思路,也可能会柳暗花明。这样,同学参与的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当爱和理解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时,还具有如下很多作用:1.感染作用: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感动,感动就是生活。要想有感动,就要有爱和理解,爱自己的学生,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们会感知到我们的努力,会从心里喜欢我们,愿意学习我们所教的学科。2.激励作用:教师的理解和鼓励,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习热情逐步高涨,压抑的心理得到释放,自信心得到加强,由自卑转化为自尊,落后转化为上进,悲观者看到希望,冷漠的心燃起热情,使学生的人生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与教师要求相一致的态度与行为。要注重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乐于学习,各项素质都向良性化发展,并建立起友爱、和谐、健康向上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以具备更加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高”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识、业务水平要求更高了。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主阵地上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真正的做到一专多能。

再次,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一个令学生信任的心理医生。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其中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身心都处在不成熟期。尤其是在当前的转型社会,由于家庭、社会等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学生,表现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如果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优秀学生:非常扎实,学习有方法,智力较高,成绩优秀。懒散学生: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学习,学习不够脚踏实地,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死、能力差,基础不扎实,成绩上不去。学困生:学无兴趣,不肯下功夫,底子差、能力弱,学习成绩也差,处于恶性循环状态。我们教师都知道,教学中的有效学习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单独留一些作业,也叫“开小灶”;对学困生也要适当辅导以便他们能跟上进度。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合情合理,要因材施教,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有问题讨论。对于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甚至沉淀。暴露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做得很好,他会花时间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矫正,从而督促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使其逐步系统完善。

总之,教学中要把工作做实,不要浮于表面,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是教好数学的保证,要相信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思明.特级教师家园.数学专栏.

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编.《数理哲学译文集》.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作者单位: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