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需要继承,如降低难度、读写结合、注重观察、注意书写等、在新课改背景中,我们还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如关注写作兴趣和生活需要、真实独特的感受和自由表达、注重合作分享和过程评价等等。下面就激发习作兴趣,进行开放性指导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习作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低年级写话开始就激发孩子们写的兴趣,让写成为乐趣而不是负担,让孩子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跃跃欲试,实现“我想写”“我要写”。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应根据儿童这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着力培养积极情感,使指导课生动活泼,情趣浓烈,课堂里始终充满着积极的情绪生活。”例如作文课题《猜硬币》。我把自己收藏的硬币给学生一人发一枚,请他们在稿纸上记录自己手上这枚硬币正、反面的图案,它的硬度、直径、厚度等。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这一写,就写了一两百字。此后,我由大到小选出5枚硬币,将他们一一抛起来然后自由落地,让孩子们仔细记录从“老大”到“老五”落地发出的声音,并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孩子们还真行,有个小姑娘把一枚“小弟弟”落地的声音比喻为“像两个小朋友在说悄悄话。”“多美丽的比喻啊!”我不禁赞叹起来。等到听硬币的过程完毕,孩子们又写了近两百字。这时,我要求大家伏在课桌上,不许偷看。然后,将五枚硬币打乱了抛起,让他们根据落地的声音,判断抛出的是哪一枚硬币,并记录在案。最后,我再公布答案。然后,再对照他们的猜测,请他们写这次"硬币猜谜"中对或者错的感想。小朋友几乎是在“耶!”“耶!”的欢呼声中结束了两节作文课,平均写了5百来字,而且都是生动活泼的真情流露,没有丝毫的做作。为什么曾经那么困难的作文,只是搞了个游戏,就仿佛是走出了一片天地呢?我深有感触:写作,一要生活,因为这是源泉;二要激情,因为这是表达的欲望。
作文课的导入环节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条件允许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写话指导课《用量词编故事》,配合老师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小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很多事物:一只鸡,一条狗,一头牛,两朵云,三只鸟,一面国旗等等。这些事物有鲜明的形象和有趣的声音,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用量词编故事的兴趣。再如,作文指导课《我想变》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百变斗法的片段,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很好地调动了想象的积极性。上《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指导课,用夸张的明星肖像来引入,使学生在阵阵开心的笑声中,领略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从肖像到性格都是有各自特点的。
二、进行开放性指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的关键是要学生写出开放的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例如:《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开始上作文课,我先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一下: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这样简单的问话,引起了学生很多的回忆,话题逐渐多起来,一时之间,课堂上议论纷纷。看时机到了,我放手让他们自由结合小组,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烦恼事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尘封的往事被翻了出来,情感的闸门也被打开了……
交流过后,我又提出让他们列清单的要求,这次他们都不再皱眉,而是很快地完成了。习作的素材有了,如何才能写出来呢?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写成文章,而是让他们看着自己的清单先进行回忆、比较、筛选:哪件事是你记忆最深刻的?为什么?想好了,用着重号标出来。接下来,再认真回忆这件事的具体情节:你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想好了之后,就将这些最重要的环节整理成一个片段。
因为先激发情感再整理片段,学生写起来觉得特别轻松。课堂上非常安静,只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嚓嚓声。我轻轻地挪动脚步巡视,看到大多数学生都一挥而就,二三百字的短文半节课就写完了。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大多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且在习作中,学生心中的委屈、愤怒、无奈等糟糕的心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这次指导是成功的。
在开放性指导过程中“放”得开阔,从学生个体的情感实际入手,引发他们对已有情感经验的深切体会,“尘封”的情感闸门被彻底打开了,思路被拓展了,想表达而且不吐不快乐,习作就成了自然的、想积极做好的事情。在开放性指导过程中,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怎样消除烦恼,使自己快乐起来,在提升文品的同时提升着人品,实现了教作文和教做人的统一。
中低年级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诸多方面,为孩子的生活着色,学会做生活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才能为习作打开广阔空间,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以上仅仅是我从激发习作兴趣,进行开放性指导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妥之处望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陈官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