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性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2009-12-11 09:39李守梅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亲身经历笔者作文

李守梅

对于小学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写“放胆文”。这里的“自由”,从外在形式上看: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文的题目、材料、表达方式等,从内在状态来看,是儿童心灵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因此,笔者尝试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生活、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2.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贫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

二、重视阅读——感悟作文方法

1.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叶老在议论读与写的关系时,曾提出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两回事,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联系点”。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的。

而语文阅读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题材选取、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具。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实践证明,以读促写是受学生欢迎,并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

3.教师下水,直接示范

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笔者觉得尤其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梯子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三、重视体验——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成批地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去牵引学生的思路,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

1.熟悉素材

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请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

2.激情表达

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作前笔者跟同学们谈话:为什么要选这件事写?想起这件事是否给你过强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别深刻?如你想写一件激动过你的事,就一定要选最激动的。也许,它曾让你热泪盈眶,快乐得欢呼雀跃,生气得七窍生烟,忧愁得郁郁寡欢,惭愧得后悔不已,伤心得现在想起来还要落泪,恨不得这件事马上能重新来过……同学们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亲身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经深深体验过,哪些事曾经深深撞击了我们的心灵,甚至终身难忘呢?从而激发动笔抒发的欲望,达到非表达不可的境界。

3.欣赏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地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可以开展各种形式,渗透这种优化语言的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雨冲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亲身经历笔者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增广贤文
怎样写亲身经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