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霞
摘 要:英语翻译的学习一直以来是英语学习整体中的一个难点,对此的研究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英语翻译教学中语言焦虑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语言焦虑的特点,进而分析了翻译教学中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控制语言焦虑的教学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的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语言焦虑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英语学习的研究已经逐渐从教学方法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成功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本身。
一、语言焦虑的理论界定
实际上,焦虑对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可能曾经体会过焦虑的感觉。当我们承担一项艰巨的任务时,当我们碰到困境时,就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
Scovel(1978)对焦虑的描述是:“一种担心的状态,一种模模糊糊的害怕”。Brown(1983)则认为“焦虑是与不安、自我怀疑、忧虑和担心这些情感相联系的”。Horwitz etal.(1986)认为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中一个独立的变量,他们认为语言焦虑是“由语言学习自身的特点引起的与课堂学习相关的自觉性、信心、感觉和行为的统一体”。
Macintyre and Gardner(1991)则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语言焦虑:气质型焦虑(trait anxiety)、一次型焦虑(state anxiety)和情景型焦虑(situation specific anxiety)。气质型焦虑就是人们在任何情境下产生焦虑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长期的、与学习者性格相关的焦虑,气质型焦虑高的人可能在很多不同的情境下变得焦虑;一次型焦虑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候,例如考试前经历的焦虑状态,因此气质型焦虑高的人在比较紧张的情景下会经历较高的一次型焦虑;而情景型焦虑是在特定情境下会出现的特定焦虑形式,情景型焦虑主要是研究相对独立的容易激发焦虑的不同情境。
二、翻译教学中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在课堂上学生产生语言焦虑的因素很多,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本人性格懦弱,缺乏自信和冒险精神,说话底气不足。他们在翻译课堂上具体表现为:听课时不爱抬头,下意识地避开与教师的目光交流,翻译不积极,偶然口头翻译也是声音小,爱脸红,翻译时变声变调,结巴,甚至哆嗦,一句翻译下来已是满头大汗,给人一种僵硬的感觉。
(2)学生由于对翻译技巧不能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让他们翻译句子时,容易产生焦虑现象。在翻译课堂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翻译语言表达语无伦次、不能将句子翻译完整,这种焦虑实质是由于没有掌握好翻译知识技能而引起的。
(3)英语成绩低也会产生焦虑情绪,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得分低,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情绪一落千丈,自己没找到提高成绩的捷径,但是由于作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因而在课堂上心理过分紧张,唯恐在课堂上出丑被别人耻笑,于是就产生了焦虑。
2.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教师方面看:有些教师上课翻译选择的教学内容枯燥,翻译形式单调,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使学生在翻译学习中产生焦虑。课堂翻译缺乏民主,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在翻译教学中总是使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评价,当学生不能准确地翻译时就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即时评价,甚至采用惩罚手段,学生在惊吓中接受教育,因而很容易产生焦虑。
3.家长方面的原因
从家庭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生考试成绩高,家长就满意,随之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激励。一旦成绩低,便到处求人给学生吃偏食,在家里更是施加压力,学生情绪低落,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
三、控制语言焦虑的教学对策
1.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翻译内容的设计及翻译教学的组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课堂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适时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等。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都加入到课堂活动之中而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2.合理转变教师角色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和紧张情绪,降低焦虑,对翻译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是课堂气氛的重要影响者,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控制,适时地等待、安抚、鼓励可以降低焦虑和抑制,形成良好的课堂翻译氛围。为了减少学生的焦虑,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这样能达到相互启迪,不断提高的目的。
3.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所学的语言稍微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但绝不过多地超出他们的现有语言能力时,才能产生习得欲望。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翻译能力,以便为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翻译任务,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过大的翻译任务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对学习失去信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翻译内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4.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充分利用小组讨论
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形式被普遍认为是降低高焦虑度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那些高度焦虑的学生曾一度承受着在全班面前回答问题的痛苦,而在小组范围内的交流导致的焦虑程度则低得多。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使焦虑的学生能够把握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以英语为中心的交际活动中来。
5.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人类整个言语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如此。教师应在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教授英语社团的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学生的本国文化和说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设法让学生融入一定的文化当中去,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
参考文献:
1.段建敏.语言焦虑——影响外语课堂交际的心理因素【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2
2.刘泽海.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师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3.张晓君.英语课堂语言焦虑与话语产出的关系的实验调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8
4.刘婉婷.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焦虑与口语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5.张晓君.英语课堂语言焦虑对大学生话语产出水平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