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2009-12-11 09:39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说明文鲁迅文章

李 凯

摘 要:指导学生阅读,提高读书能力

关键词:阅读 欣赏 兴趣 娱乐 感化 认识 教育 审美 价值 分类

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有一位教授,他的孙女在准备考北大时曾问他爷爷:“考大学时在语文方面有没有什么捷径、秘诀。”他爷爷给孙女写了七个字:“阅读,阅读,再阅读。”并告诉孙女,除此之外,再无秘诀可言。

河南有一对农民夫妻,一个是河南人、一个是安徽人,俩人是在新疆打工时认识的,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在孩子开始上小学时,两口子每天下工吃过晚饭后就点着煤油灯读一段报纸或旧书籍,而所阅读的报纸和书籍都是向别人借的和在上下工时的路旁、垃圾堆中捡到的。每当他们就着煤油灯阅读时,三个孩子就蹲在他们旁边专心致志地听,就是这一习惯从小就感染着三个儿子,在他们仨以后的读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弟兄三人在文革结束以后,分别考入大学,后又陆续考取北大研究生,这就是当时引起全国轰动的北大三兄弟。以上两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要学好语文,除了阅读之外再无捷径可走。当然阅读过程中还隐含着一些细节知识需要理解、记忆、综合、分析。但重要的还得抓住一个字“读”。

现在中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目的性不明确,兴趣不浓,是制约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是有层次的,它由阅读——欣赏——再到文学批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们把一本文学作品、课本拿到桌子上不打开时,这个文本的价值与垫桌子腿的瓦片、木渣片没有什么两样。当我们打开文本开始与文章对话时,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才开始建立。在我们读的过程中,破译了里面的文字、符号,知道文章内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述了一个什么话题,这时我们才达到了完整的阅读。而我们初中生阅读大都停留在这一层面,而要达到欣赏层面,就需要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到文章的优秀段句,受到了感染、悟到了文章的独到之处,并对其长处有一定的看法、体会,这就是达到了欣赏这一层面。如果我们能再深层的反复阅读,仔细推敲,填补作者在字里行间没有表述出来的东西:专业术语叫填补文学空白,由我们的思路反过来牵着作者的思路,并填补作者文章中不足的缺陷,指出应补充的东西,道出作者的错误之处,那么我们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文学批评”。当然这一境界我们一般人是达不到的。

就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只要我们老师能客观指导他们有规律的去阅读——知道优秀之处,达到浅欣赏就可以了。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目标的去读。遵循规律就可少走弯路,辟出蹊径。先抓文章文学性功能及文章的作用:一、消遣;二、娱乐;三、感化教育;四、认识作用;五、教育作用;六、审美作用;七、实用价值。

一、消遣:把阅读当作消磨时间,打发时光。

二、娱乐:作为一种精神安慰,只是看热闹。

三、感化教育:但不管目的性如何,只爱阅读,就会起作用,这就是古人所言的:“开卷有益”无意识的受教育。

四、认识作用:一般文章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介绍、政治理论研究、生产生活经验介绍,风俗人情采撷,对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描绘,好的文章都能较准确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反映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以及人物与现实的关系。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社会,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提高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这就是文章的认识作用。

五、教育作用:重点讲教育作用。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当时社会与世界观的影响。所写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在文章中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评价,对事物的褒贬、爱或恨。并告诉读者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文章的思想教育应通过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来完成。文章通过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提高人们认识,积极改造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而文章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老师一定要利用优秀文章指导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辨别事物,识别丑恶,把握好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达到教化目的。如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戏剧《白毛女》,《血泪仇》,《梁秋燕》感染了一代甚至几代人,解放了一大批人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六、审美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美的东西。经过作者按自己的审美观进行选择、概括、加工,然后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更集中,突出理想的美,这就是文学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绝妙之处。不同作品,表现不同的美感,如:汉乐赋《陌上桑》一个美貌女子的采桑与自述身世表现出了高洁的美,折射出凡见之人的爱美之心。心境不同对美的感受不同,曹操《观沧海》中气吞宇宙的博大美;贺知章《咏柳》中巧妙想象的细柔美;杜牧《山行》中联想枫叶如火的喜悦美;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分别时的绝望凄伤美;李清照的《声声慢》表现的是晚景凄凉美;唐婉与陆游的《钗头凤》则表达的是两情朝朝暮暮而无法相见的忧伤与无奈之美。

外国有一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故事情节大概是,一对年轻夫妇日子过得很贫穷,圣诞节到了,双方都想给对方送一个礼物,给对方一个惊喜:丈夫有一块祖传金表却无表链,妻子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漂亮的发卡、梳子,而妻子却卖掉了一头长发给丈夫换回了金表链。当圣诞节来临双方拿出礼物时,才发现双方给予对方的都是失去意义无用的东西。然而正是这无用的东西才体现了无限的宝贵价值:就是给对方深厚的爱,夫妻双方相濡以沫的爱。

指导阅读人物:德拉、杰姆,事件:给对方互赠礼物,环境:街道、家中、圣诞节,起因:想给对方一个惊喜,买礼物,经过:妻子卖掉长发,丈夫卖掉金表,结果:礼物失去意义,双方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爱。

七、实用价值:在文章的泱泱大国中有一大部分文章是有实用价值的,它不但能产生社会效益,也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广告经济合同,产品说明书,市场调研预测报告,法律文书,遗嘱,申请等实用文体。我们必须传授学生书写形式,以备走上社会后应用。讲完功能再说说阅读指导。

文章阅读有规律,而规律则因文章的体裁和题材而分。

阅读文学作品应有现实与浪漫的想象。

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则必须有哲学家的理性认识。

感化教育则是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而伟大的作品常常感化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给大多数人注入了新的理念,使其树立了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

阅读文章先看清体裁,不同的文章阅读与思考方式则不同。要学会抓文章的几个共同重点:

1.能表达文章的中心。

2.能体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

3.把握文章中优秀的段、句。

读散文先抓:形散而神聚这一特点,然后分清散文的两种形式: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而抒情散文则多以物明志,借景抒情,以物喻人。喻人:如《爱莲说》以物喻人,《陋室铭》以物明志,《白杨礼赞》、《荔枝蜜》等借景抒情。而叙事散文则是以人和事为线索,只需搞清以人为主,还是以事为主,所表现的不同主题,阅读抒情散文应搞清两条线——抒情线和叙事线:一明一暗。叙事线(明)抒情线则是暗线,两条线在文章中交叉应用。(抓文章的象征叙事线以事物为主,《枣核》意义相似点,如《白杨礼赞》),抒情线以情感为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越鸟朝南枝,胡马依北风”,表达爱祖国,恋故土之情。

阅读记叙文主要以人、事等要素为基本框架指导阅读(可提问,举例,老师提)。阅读说明文则需分清平实说明文、科普说明文,平实说明文不带文学笔调,无修辞形式;科普说明文则带有文学笔调。

(1)讲明阅读说明文时注意顺序。

①以时间为顺序:早、中、晚、春、夏、秋、冬。

②以空间为方位顺序: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③以逻辑为顺序:总——分——总、分——总。

(2)讲明说明方法:下定义、做诠释、分类、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抓说明对象的特点,告诉学生“说”是手段,“明”才是目的,最终获取知识。

指导议论文阅读:

(1)抓特点:论点、论据、论证。

(2)注意论点的正反。

(3)注意论据,提示:引证据典。

(4)正反举例以比较,数字、事实等来支持论点,使之成立,令人可信。

小说阅读抓:

(1)故事、人物、环境。

(2)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最后读出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添加诗歌阅读:抓诗句、诗象、诗意、诗情。降低标准:与现实相结合,理解古诗。

如:张继《枫桥夜泊》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指导学生读、背、强化记忆,以点找到面记忆全文。

诗象:想象空中一钩残月,树上惊叫的乌鸦,天上降下的寒霜。

以记忆的诗句:闭上眼睛,展开丰富的联想:一钩残月慢慢的落向西天,树上栖息的乌鸦不知在什么的惊扰下呱呱的叫了起来,天上开始落霜,使坐在船上的人感到阵阵寒意,江边上静立的枫树正对着江上零星的渔火,同时相伴着一夜未眠的落榜之人,此时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划破了夜的寂静。

诗情,短短四句诗,把一个落榜弟子凄凉、孤独无助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常言道:出嫁女子哭似笑,落榜弟子笑似哭。对月,对渔火,对枫树,面对江面的一切事物,张继思绪万千,柔肠寸断,彻夜难眠。对愁眠,实在是愁无眠。一愁考不取功名。二愁家中生活无着落,三愁以后艰难的生活如何熬过。总之,一句话:张继的不幸遭遇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结合现在的应试教育,高考其共同处:对人才的抹杀。

站在“人”的角度去阅读文学作品,万万不可戴上有色眼镜去看文学作品。

《我的叔叔于勒》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感。经常见到评论:这篇小说揭露了法国资本主义的黑暗,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然而这一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照样存在,而且极其普遍。

评价鲁迅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我们多年来的这种评价实际上是掩盖了真实的鲁迅。近期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就表示说:“意识形态”化的评价:鲁迅的革命性开始逾越了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对革命家作了特别强调。很多描述鲁迅的文字也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喋喋不休,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形象,忽略了他们为思想家,文学家的存在,离开了他作为最根本的文学家这样一个位置。现代对鲁迅的印象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个已经阶级斗争化了的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这篇文章就是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表现儿童活泼、贪玩的天性。在分析课文时,往往要加进鲁迅对旧的科举制度的批判,鲁迅作为小孩那时候可能只是对教学方式有点不满,就说他有反抗精神未免有点牵强附会。而考试要考,我们必须去教,而现在的教学制度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却没有去批判。

阅读戏剧: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掌握阅读剧本,欣赏戏剧的一般常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空间想象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掌握戏剧中一般场幕情节层次,知道舞台上各种人物脸谱表现的人物特点:生、旦、净、末、丑、杂。掌握戏剧的冲突,个人思想冲突,矛盾心理,性格冲突,意志冲突,主客观冲突,构成层层矛盾冲突,如戏剧《三对面》《包公赔情》《探窖》《苏武牧羊》《华亭相会》等都构成了一系列冲突,而这一系列冲突越激烈,戏剧越能达到高潮,感化作用就越强烈。指导阅读时主要的空间思维以点跳跃式阅读为主:常言道文人的嘴,戏子的腿。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浅见,总之一句话,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加强阅读,不断阅读,拓宽视野,学习技巧,积累材料,最后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与目的。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中学

猜你喜欢
说明文鲁迅文章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鲁迅《自嘲》句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