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元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智力,把他们培养成思路开阔、妙思泉涌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笔者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质疑,敢于问难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从朱老前辈的至真教诲中,我们不难理解,做学问的过程无非是:“无疑——有疑——无疑(创新)”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却只是:“学——听,看——记”的过程。学生不会质疑,也不敢问难,故难能把书本知识为我所有,任我所用。
提及“宇称宇恒”定律,研究物理的应无人不晓,作为华人更是无人不知。这个定律作为公理存在于世界数年,无人敢怀疑,更无人敢否定,因为那是被公认的千真万确的真理。然而年轻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视为真理的“宇称宇恒”定律产生怀疑,并通过实验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结论:“宇称会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并著书《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宇恒的质疑》。公开否定前人定律,这引起物理界的震惊。后经华人“居里夫人”吴健雄教授的实验得以证实,从而两位年轻的华人物理学家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对他们大胆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巨大的成就,我们除喝彩外还应向学生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书本上说的,教师讲的都有出现错误的可能。作为学生要留心观察,及时发现,善于质疑,敢于问难,这样才会有所提高,切忌盲目迷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质疑问难。
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最终有所发现,敢于对书本、对教师的问题提出疑问。切忌打消学生积极性,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方法,才有了“敢于争论”的基础。要做到这点,就需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活,创新见解就会涌现。
三、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求异思维实质就是一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是正向,可以是逆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有一种惰性,即不想思考,也不会思考,只习惯于听老师讲,看书上说,作简单机械的记忆就可。殊不知,学习的过程中“疑问、求异,创新”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考试或作文中,学生难能有鲜明的个性和主见,总是人云亦云。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用以下三种方法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其求异思维。
1.扩展,通过给文章增加内容进而选择求异思维的发散点。
2.缩写,通过减少文章的内容,发觉文章情节结构特殊安排的用意,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3.对换,当探索问题深入不下去时,可更换提问角度,激化思维矛盾,从中挖掘问题实质。
四、利用排列组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所谓排列组合,即在作文中,搜集多种资料、材料信息,再将这些资料、信息用联想进行创写,对这些创写进行排列组合,选择与所要表达主题密切的一组,进行创作的过程。
这种写作方法既克服了学生平时作文中千篇一律、难有新意的缺点,又开发了想象力,训练了求异思维。如何排列组合呢?不妨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训练。
第一步:搜集要写文章的资料并制成卡片。
第二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求异思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从多角度进行想象,并制新的资料卡片。
第三步:对这些卡片进行默读、取舍、集中、收束,找出与文章所要表达主题密切的卡片,然后将这些挑选出来的卡片按一定的思维顺序编成一个内容相关的卡片群,形成文章的几个部分的基本内容。
第四步:面对卡片群的内容,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排列卡片群的顺序。
第五步:按卡片群的顺序和基本内容,加入联接性的语言,进行通串和试讲,达到贯通、流畅、有理即可。
综上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学中应力求通过多个途径、多种方法,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马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