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励
摘 要: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读书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主动参与,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识字,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中、生活中识字来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收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发展,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 读书识字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程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以识字为例,新教材中强调了坚持“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开放识字,自主识字”和“在识字中加强阅读,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崭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尝试培养训练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下面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自主识字,感受识字乐趣
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更不易记住。因此,我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思考,开展了自主识字教学的一些新尝试。
1.方式多样化
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识字。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有些生字甚至一些学生已经会读了,所以实际教学中我没有“一刀切”,而是让学生自由支配,各取所需。如在学习第一首儿歌《九九歌》时,我告诉学生,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考考别人或是做做小老师教教小朋友;哪些字你还没有认识,就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自学生字;或是与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比赛,这篇课文中哪些字,老师没教过,你已经会了,比比谁认识得多,认识得快。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已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满足,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2.活动趣味化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一些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开火车、摘苹果、放鞭炮、猜字谜,捡落叶、小鸡找妈妈……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例如,编顺口溜:坐一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运用以上方法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达到识字记字的效果。
3.识字生活化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例如教学生字“文”: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
生:我认识“文”,这个字我在“文具商店”的店名上见过。
生:我也认识这个“文”字,工人文化宫的“文”,我和爸爸一起去过那里。
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
生:我同桌的名字里也有一个“文”字。
生:这就是语文的“文”。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
二、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就从一年级100多篇课文也不难看出,新教材大大提高了阅读量且特别强调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1.以听促读
刚进一年级的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一是识字量太少;二是阅读技能还未掌握。因此,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多“听”书,如让他们多听录音,跟录音读,多听老师范读,这样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2.成立图书角
为了尽快使学生驶上读书的快车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借阅,让每个学生与书交朋友,真正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天早上的微型阅读课,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并定期举行读书反馈类比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与书结缘,有了阅读的欲望,识字量也就越来越大,知识也会更加丰富。
三、收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马上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的一次班队课上举行“故事会”,我根据小朋友的喜好命名为“小猴子故事赛”,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四、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发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识字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那个字。学生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参考文献:
1.温彭年.《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2.《江苏教育研究》.2005年度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