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话——作文教学的最佳入口处

2009-12-11 09:39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真话虚构公园

刘 霞

生活本身就是一篇巧妙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作文的技巧就应该从写真话开始。真话是质朴的,而质朴就是难得的技巧。写真话,有利于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有利于练出一手写作技巧。

当然写真话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可是说真话不易,写真话更难。原因在哪儿呢?

其一,是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一般学生都认为,作文嘛,就得“做”、“造”,就得虚构,觉得非如此就不能算好文章。于是捏造事实,无病呻吟,农村的集市写得像北京、上海一样车水马龙。门前的一条小河写得像长江、黄河一样浩荡奔腾。正因如此,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不注意观察、分析别人和自己,更谈不上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待到作文,也就无真情实感可写,而只能借助于说假话了,这种凭空虚构,硬“做”出来的文章,当然很少谈得上什么“言之有物”、“情真景实”的了。

其二,是学生的思想问题

学生有顾虑,有的在于学生本人。比如有一次,我出了这样的一个作文题《我心中的语文老师》。有一部分学生在文章中就为现任语文老师大唱赞歌。后来问及有的学生写这些的动机时,他们就毫不隐瞒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这样写,担心老师另眼相看。也有的顾虑来自家长的干扰。一次,在练习《记一场争吵》的作文时,有一个学生的文章如实地写了自己父亲因经常赌博而导致父母间争吵不休的事,这位学生的父亲看了后,怕“家丑外扬”而反对她写这个题材。

那么,怎样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呢?

首先,我们要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调动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积极性

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会有许多新鲜事在我的身边发生,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不少同学的作文内容空乏,情节虚构,其原因在何处?我觉得关键就在于对生活观察不够。生活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甚至是平行交叉发展变化的,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同时要给他们指明方向,选好角度。去年十月,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园去观赏景物,回校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其中有一位同学刚踏进公园,就把公园的重点景物描绘了出来,西门进去,却将东北角的动物园先描写好了,整篇文章观察点混乱,没有观察的顺序。针对这种情况,就找其面谈,指出其中问题,并陪他一同去公园,领着他去观察。返校后,他又重新写了一篇,按观察点的转移,选择重点景物进行了介绍,并且还做到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看后令人感到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图画。

其次,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尽可能地、恰当地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命题时考虑一下最近所教的课文的体裁和内容,使学生在作文时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课文的一些特点,写好作文。我在教四年级时,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的主人》的作文。在指导写作时提示:可以借鉴课文《黄河的主人》的写法。结果,学生的作文一般都发挥了自己较好的水平。

另外,出题要适合,作为教师,在文题的设置上也应尽量考虑学生的活动范围及承受能力

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至关重要,题目出得不合适,学生无话可说,可是又非说不可,那就只好说空话,说假话。有一次练习写建议书时,有个同学就写了“希望老师不要拖课”的建议书,我看了以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对这位学生给予表扬,同时表示今后决不拖课。许多学生身受感动,更增强了说真话、写真话的勇气。

实践证明,写真话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入口处,因为只有它才能“打开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写真话,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以唤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庆丰小学

猜你喜欢
真话虚构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真话都可以写吗
虚构的犹太民族?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