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动,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强调集体智慧和个人责任的高度统一,提高学生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能力,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以小组互动为基础,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智力相互激发、情感相互感染、操作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相互评价,个人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展示,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合理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达标要求不同,小组的配对也不同。总的要求是差异互补,人尽其才。小组的人数一般4~6人为宜,合作的人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分组时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互相学习,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主动参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各小组成员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角色可以轮换进行,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实现。
适当开展一些竞争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开展组内、组际竞争,有利于激发个体奋斗,增强集体荣誉,学会取长补短,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使思维更加敏捷,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教学中,只有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恰当的时机,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较快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在完成第8页第3题时,有的学生按叶子的形状把叶子分为三类,有的学生按叶子的颜色也把叶子分为三类,却有不少学生将两种分法混为一谈,这时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标准的?谁分得对,谁分错了,为什么?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分类更加清晰明了。
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争辩,使问题越辩越明,这样得出的结论比听教师讲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用小正方体大图形时,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往往会产生分歧。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同学们分组开展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在用粉笔盒进行操作,有的小组把橡皮切成小方块在摆,直到小组每个成员理解为止。班内交流,达成一致。
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进行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规律性的知识比较抽象,要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对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像“认识除法”第34页例4“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教材安排这个例题的意图是整合两种分法,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认识除法作好铺垫。教学中,我让学生同桌合作用12枝铅笔分一分,然后交流。在交流中,有的学生会说:“我每3枝一份地分,分成了4份”有的学生会说:“我把12枝铅笔分成4份,每份3枝”等等。各种不同的分法交织在一起,粗看毫无联系,但分析一下各种分法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是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常常会发现不同的结果,正是这种差异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比如,引导学生解决类似下面的问题:一盒饼干4元,一盒方便面2元,一袋水果糖5元,一盒巧克力6元,一个礼品盒20元。小红带了18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大的问题,可以只买相同的物品,也可以买不同的物品。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大家互相补充,最后再把各种思考方法有序整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探索;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去创设。学生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