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萍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有其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高考中考察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化学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它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演示实验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新奇、愉快的感受,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由于演示实验要求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因此,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演示实验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谐有序的仪器装置,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充分展示出化学实验动静交错、内外和谐的美。
二、做好演示实验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使学生加深记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做好演示实验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采用恰当的实验方法。
1.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做实验之前,教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都是认为是搞得好玩的,凑凑热闹,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不清楚,更不用说要求他们用应有的步骤和要求去对待实验。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有较好的记忆效果。
2.实验操作要明确、直观
通常说来,演示实验有可见范围较小的局限。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学生看到仅是结果,没有看到过程,同时紧张的课堂时间恐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比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实验,在烧杯中放入一些蔗糖和少量的水,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将烧杯放在高处,让前后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看不见的学生还可以到前面来观看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保证了实验的效果。教师的实验操作时,可以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注意的问题,边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动作。
演示实验中,往往需要许多实验仪器,要正确处理好这些仪器。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3.要排除干扰因素
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时,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与所学反应不相符合的现象,就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所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要先认真的准备,并且要先做做,尽可能的选择最好的实验条件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明白事理。在做演示实验时,如果有些现象与事实不相符时,应该引导学生来分析一下原因和怎样排除干扰因素。
4.要做到安全实验
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确保安全环保。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里,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消除不安全因素,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对于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以免造成事故。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以确保演示成功。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怎样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导”,才能适应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能力的观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多数演示实验的操作都不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去做。如在做配制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的必备步骤后,有些实验操作放手让学生完成,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必要指导。
总之,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遵循演示实验的规律,采用恰当的实验方法,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