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华
体育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械和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育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引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运动乐趣——还原。
一、运用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
1.创“境”
体育情境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入境”,即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跟教师,饶有兴趣的去亲身体验为教学活动所提供的特定境界。因此“造境”成了关键,“造境”在前“入境”在后。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把教材游戏化、情景化,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去创新融合,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创设情境时,适当留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发挥。
2.激“情”
“入境始于亲”,这个“亲”是指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但要使学生“心甘情愿”入境,一个单单的“亲”是不够的,你要让学生对你的“境”产生兴趣,让他们对“境”有“情”,要有激情。
我国体育心理学家马启伟指出:动机事实能够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愿望或理想等需要。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它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调动学生内在参与练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教师的“主导”相结合,产生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这种结合,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3.互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教师的“教”要由学生的“学”来完成,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教”指导下进行的。在进行情境设计和教学操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的相互性,要求这对教学主体课堂上积极互动。教师要引导情境的的发展,启发学生,把握调控好课堂并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情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练习,努力获得体验并得到成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考虑周全,在操作时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
4.有效
情境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把情感特征,日常生活、体育技术技能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情境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为完成教学而服务。设计的情境应注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不能过分追求“入境”而脱离目标教学,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曾看到2个案例,其中一个是短跑教学。教师让学生模拟各种动物在森林跑,情境设计的很热闹。为了逼真他还给学生配备了动物的头套,结果学生只顾带了头套跑,而忽视了跑的动作。课堂热闹了,但教学目标却没有了。
二、运用情境教学的注意点
1.设“境”要合理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时要有选择性,从学生的生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来设置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境”,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理,要注意所有的情境材料要符合生活实例,符合学生需要。具有启发性、可接受性、直观性,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统一。
2.情境要注意目标的渗透
情境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设“境”时应注意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生活实践和情感等)都有所体现,最后顺利有效的完成各个目标。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情境与目标的结合点,把握好方向,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技术技能,不能因追求活跃而忽视目标的实现。有目标的情境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离开目标的情境也就是个游戏而已。
3.情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主体,课堂的“学”要由他们来完成。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情境设置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思维,使他们产生新鲜感、探索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体育情境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而不是我们上课的最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原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置切实有效的情境。教师合理选择情境,学生扮演角色心甘情愿“入境”,产生一定的心里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技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葛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