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意识 激发作文兴趣

2009-12-10 06:48刘明政
新课程·中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作文

刘明政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已明确地认识到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堪称“半壁江山”。得之,则“得天下”,失之,则“失天下”。作文在中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广大语文教师花大力气,下狠功夫抓作文教学。收效如何呢?成绩固然有,但我们看得更多的镜头是: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叫“头痛”;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兴趣,作文只是一种应付老师和考试的形式。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笔者曾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写作内容陈旧,局限于教材要求,僵化死板。二是缺乏及时而有效的作文指导和评析。中学语文教学授课时间紧,练习繁多,应试频繁,批阅作文的周期往往较长,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分析评点。再加上学生生活经验欠缺,素材积累不足,认识水平偏低等因素影响,学生“心冷”了,写作兴趣也就“丢失”了。

面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沉寂”,写作兴趣的“丢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岂能无动于衷?为此,笔者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即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能作文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供丰富新颖的“菜式”(话题或材料),给喜好各异的“顾客”(学生——创作主体),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班学生,五十有几,众口难调,口味各异。有的长于记事写人,有的善于绘景状物,有的甘于抒情,有的乐于论理。他们虽同堂学业,但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弱的差异,对生活的感受也深浅不一。若统一要求、限材过死、内容陈旧,就不易发展学生的兴趣。主体意识沉寂,学生怎能乐此不疲?学生不爱写作,教学目标就会落空,训练序列就可能中断。众所周知,对新鲜事物有探索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凡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促进认识过程深化的教学,最容易诱发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每次作文,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新颖的“菜式”,让学生掌握选材的主动权,发挥学生作文的主动性。话题、供材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注重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力避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起了他们迫切探索的兴趣,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动笔写的欲望;而且,丰富的“菜式”,新颖的教法,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材源”问题,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需要,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当写作成了学生的一种愿望时,则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被唤醒,写作兴趣已经形成。

二、解除对学生作文的种种限制,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倾吐”,写出“自我”,维持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写作兴趣

作文本身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既是学生多种智能的综合,又是学生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即所谓“言为心声”“写是倾吐”。学生对周围留心的人,对身边在意的事,耳闻目见,脑思心感各不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让他们驰骋想象,大胆倾吐心中“想说”“要说”的喜怒哀乐。切不可囿于一法,定于一尊,拘于常规思维定势,扼杀学生创新求异的冲动。应多角度多层面启发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联想发散,写出创意;或求异发散,另辟蹊径……对这些“突起”的“异军”,张扬个性、表现性灵的习作,教师应大胆肯定,积极褒扬。这对当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状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若能长期倡导、系统训练,再加上作文能写真我,能以“我手写我心”的诱惑,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较长久地维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运用“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以“风”为话题,提示学生既可写自然界的风,又可以写社会现象(如风俗、风尚、风气等)。学生因受启发,思路变开阔;写作内容的丰富,又使得表达方式的运用变得灵活,学生写出的文章佳篇不少。又如,笔者曾以“手有五指”为内容,先让学生课堂上观察五指的外形、位置,再与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引导学生联想发散,共同讨论确立主题。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选定主题的角度各异,确立的写作中心异彩纷呈:⒈五指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⒉五指协作,没有事情办不好;⒊拇指不丑;⒋“小指莫自卑”或“要爱护、帮助弱者”;⒌“避让”风格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美丽的花朵,植根于大地;成功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花季雨季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正值青春妙龄,他们心里“想说”“要说”的东西很多。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愁闷,友情的珍贵,朦胧恋情的困惑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发他们“倾吐”对生活的诸多感悟,切不可舍近求远,舍实务虚。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思维主体心底涌动的“暗流”,开启封闭的“思维黑箱”,增强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力。

三、开“源”导“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写作兴趣

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是学生写作的通病。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培养学生开“源”的能力,导“流”的能力。前者表现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敏感能力,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洞悉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结合校园生活的实际,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郊游、参观、社会调查等,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感知生活,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浪花和闪光点,提取有用的信息,作为思维的起点和凭借,构成写作的素材和“源头”;后者指的是通常所说的写作技巧。写作光有装材料的“仓库”、生活的积淀还不行,还得有开启“仓库”的“钥匙”,引“源”入“海”的技巧。否则,材料会烂在“仓库”而无法调出,“笔下生花”也只能是空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快感,快感引人乐为,乐为才可能做好。因此,只有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使学生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作文教学也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枫田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作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