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误区及思考

2009-12-10 06:47朱建新郑艳霞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自主性误区多媒体

朱建新 郑艳霞

[摘要]自2003年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改可能或已经走入的误区及其引发的一些思考,希望以此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 误区 多媒体 自主性

[作者简介]朱建新(1960- ),男,江苏连云港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郑艳霞(1968- ),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英语教学。(江苏淮安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94-02

一、引言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这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要求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体系和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要求》中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在这种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全国180所本科院校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试点,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了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某些指导者和执行者对新大纲理解得不透彻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入了违背大纲制定者意图的误区,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旨在探讨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改可能或已经走入的误区及其引发的一些思考,希望以此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改的误区及思考

(一)误区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可以说,多媒体网络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环境,单从这点上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此外,由于采用多媒体授课,网络、课件的使用,教师基本上免去了板书的辛苦,讲解也大大减少了,但授课内容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确具有上述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然而,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多媒体课件的简单演示。现在有些教师只是将屏幕代替了黑板,将备课笔记、光盘、网络课件以及网上下载的纷繁复杂的内容在课堂上一一向学生展示,使得原先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灌”,从形式上看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换汤不换药”,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又会回归于死气沉沉,学生依旧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很少有语言实践机会,这样下去,学生刚刚燃起的一点学语言的热情和兴趣又会消失殆尽。

其实,课堂教学并不等于多媒体教学。首先,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有效使用还要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如何科学、合理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如何适时地选用有关资料,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等等,而这些绝不是单纯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就可以解决的。其次,一厢情愿地大量向学生演示各种形式的课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理论。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样他们的内在加工机制才能够运行。Krashen把这种情形表述为“i+1”,即如果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能力为i,那么语言输入需要略高于i,即i+1,而且这种i+1的输入必须在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可见,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当输入的信息大大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时,他们就难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而如果学生不理解输入内容的含义,那么此输入在习得中就没有价值。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学生所输入信息的难度和数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再者,“满屏灌”式的课堂教学忽略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也有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改革的初衷,要知道“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是英语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而不是知识传授的问题”。很显然,我们的外语教学设计必须强调“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否则尽管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会重蹈“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覆辙,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二)误区二:自主学习=自学

新的教学大纲倡导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模式,认为“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学习”往往成了“自学”的代名词,违背了教育者的初衷,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

“自主性”这个概念最初是通过1971年建立的“欧洲现代语言工程委员会”首次进入语言教学领域的。关于“自主性”的概念,表述不一。Holec把它定义为“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突出了学习者的特点。Holec认为学习者的责任感对于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他还把这种责任感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所谓静态的责任感是指学习者自己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动态的责任感则更加灵活,指随着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学习者承担起相应的学习责任。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绝不仅代表独自学习,应该把它看做是“对学习任务的态度”(attitude to the learning task),而不只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外部学习形式。束定芳则将外语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归纳为三点:(1)态度(attitude);(2)能力(capacity);(3)环境(environment)。并认为,如果没有外部的环境,我们就无法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Gardner&Miller;将自主学习的环境分为两类,即可控环境(controlled environment)和不可控环境(uncontrolled environment)。可控环境包括教室、图书馆、自主学习中心等;不可控环境是指潜在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如一些公共场所、网络、周边人的态度、信仰等。事实上,自主学习的环境是许多因素的结合体,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从以上的描述来看,“自主学习”比“自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如果一味强调“自主”,必然走入放任的误区。

(三)误区三:知识=技能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即把英语看做是一门和历史、地理一样的知识课。多少年来,教师都在课堂上“唱主角”,向学生传授着词汇和语法知识。由于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这就给很多的英语学习者造成这样一种误解,认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法规则的过程。单纯地将外语学习看成是知识的积累,必然会忽略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势必导致“费时低效”的状况。事实上,“外语学习完全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和阅读实践;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掌握外语”,而这一实践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可能代替。可见,“外语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技能训练”。

《要求》中明确表示“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中所强调“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实就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外语教学也是素质教学的一部分。而“学生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大纲尤其强调这一点,并把“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各种任务。此外,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即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独立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为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误区四:语言交际能力=听说能力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遭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冷落和排斥,“传统”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聋哑英语”的罪魁祸首。由于缺少必要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听说能力长期以来是我们的弱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求》特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强调听说能力既是实际交流的需要,也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即我们在学习母语时也是始于听说,然后才学会读和写的。章振邦先生也认为,“在外语教学中从加强听说能力入手,怎样强调也不为过分”。然而,过分强调听说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分值的大幅度增加更加深了他们的这种片面性。一些教师也狭隘地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加之对新大纲理解得不透彻,更加深了这种误解,从而导致教学走入失衡的误区。

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涉及语言的输入理解和输出表达等能力,语言学习者通常通过听、读来输入,通过说、写、译来输出。可见,听说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我们讲从听说入手,绝不是忽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培养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听说与读写的关系,以听说带动读写,又以读写来巩固和提高听说能力,听说能力的加强绝不应该以牺牲读写训练为代价。

三、余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轰轰烈烈的大学英语教改中可能或已经走入的误区,希望能引起必要的重视。大学英语教改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诸如,主管部门的重视,对改革精神的准确把握,师生教学理念和态度的转变,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等。所有这些都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果,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他们决定着外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本文所谈及的误区也多与教师的认识有关,因此我们认为,要避免上述的误区,应该从教师着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

在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学会应对各种挑战,以适应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语言教学理论,还要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要自己更新观念,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要适时地转变自身角色,还要兼顾课堂内外,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见,教师的作用贯穿于教学改革的每个环节,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改革,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学生并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大学英语的改革也离不开其他因素的协同配合,只有方向正确,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取得大学英语教改的全面成功。

[参考文献]

[1]陈青松,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J].外语界,2006(6).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4]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5]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6]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7]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8]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9]Gardner,D.,Miller,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0]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猜你喜欢
自主性误区多媒体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