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009-12-09 05:55马会梅
天津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归因成就学习动机

马会梅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展,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还决定着学生学习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基于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学习动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确立目标定向意识。目标定向是指一个人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追求的成就取向。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两种目标——学习目标和成就目标定向引起的。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为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他们能够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把学习目标定为获得肯定性评价或避免否定性评价,因此他们通常畏惧挑战,知难而退。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定向的动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确立争取成功的意向、克服害怕失败的意向。

2.提供成就反馈。提供成就反馈或学习结果的反馈,会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控制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反馈有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直接反馈的形式有语言评论、分数评定等,间接反馈大多可通过活动进行。为了提高反馈的动机激发功能,教师就要做到及时、积极、得法地反馈。每天及时地反馈,较之每周反馈,其效率更高。反馈还可以促使人生成具有动机价值的未来行为,因为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信息积极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为了避免失败而自觉改正错误。

3.降低成就焦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害怕失败而产生成就焦虑。适度的成就焦虑可以促进学习,但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挥都是不利的。成就焦虑过高,会使学生因害怕失败而感到内心慌乱不安,注意与知觉的范围缩小,思维受到抑制,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成功的希望常常化为泡影。减轻焦虑的有效方法是避免给学生提出过高的目标或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另一种有效方法是将学习或用于促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与用于评价学习的考试区分开来,使大多数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的过程。

4.利用“游戏效应”。电脑游戏通常采用由易到难的渐进式程序设计方式,每闯过一关,游戏者都有成功感,一关过不去,就再试一次。这种在兴趣驱动下不断闯关的过程就是“游戏效应”的体现。教师可以借鉴“游戏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使其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我要求,强化成就动机。

5.成就动机训练。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来培养和提高。成就动机训练的直接效果是使学生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宜的奋斗目标:间接效果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就动机训练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使学生注意到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2)体验化:让学生参与游戏或其他活动,掌握取得成功的行为策略;(3)概念化:使学生理解“成功”“失败”“目标”等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4)练习:重复进行意志力、感受力训练;(5)迁移:使学生将学到的行为策略运用到学习情境中;(6)内化:使取得成功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二、引导学生的动机归因行为

1.建立集体归因舆论。舆论代表着群体的心理倾向性,它一旦形成,就会上升为群体意志,影响个体行为的方向性和积极性,对集体成员起到控制、调节和行为引导的作用。良好的集体归因舆论可以防止错误观点的滋生蔓延,使个体坚定正确的认知归因意向,激发个体积极的行为动机。在班集体中,教师建立正确的集体归因舆论,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动机归因的有效策略。方法有明确集体归因规范、设置集体归因目标、开展集体归因讨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等。

2.促进学习价值寻求。学习价值观的确立和对正确学习价值的追求是决定学习动机导向的心理基础,是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学习价值寻求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成功的标志和相关因素是什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学习价值寻求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水平,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动机。

3.支持学生自律。教师是否支持学生自律主要表现为是否让学生拥有选择的自由,即是否支持学生们自己去做决定。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自主程度、自控程度等都是与自律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这些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动机归因的重要因素。独立意识和自律意识强的学生具有内归因倾向,依附性强、自律性差的学生具有外归因倾向。支持学生的自律行为,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没有任何明显偏向的选择机会和参考意见;其次,学生要依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作出行为选择;最后,学生要对自己的选择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评价。目标训练法、习惯养成法、自主学习法等都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有效方法。

4.加强积极归因训练。积极归因训练,就是通过中介干预,使不利于提高学生动机水平的动机归因模式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即把消极的动机归因模式转化为积极的动机归因模式,从而使学生保有积极的情感和较高的成功预期。我国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是一条有效途径。“积极归因训练”有两种形式:一是“努力归因”,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成败归结于努力的程度: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客观因素。常用的积极归因方法还有小组讨论法、强化矫正法、观察学习法等。

三、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允许“追认性考试”。“追认性考试”是指一些非选拔性或非正规考试过后,如果学生对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重大失误感到追悔莫及,迫切希望得到一个改正的机会,这时教师可以允许他们重考一次。如果“补考”的成绩确实是佳绩,则记入“学习进步档案”。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弄虚作假”,但让学生参加“追认性考试”,却能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并意识到学习本领的增强。“追认性考试”也会使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改正错误后照样可以获得成功,所以不应害怕失败,要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这一策略能够帮助考试经常失败的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并逐渐战胜失败。

2.组织校内“留学”(中小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校内“留学”,是指学生可以在校内选择新的班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可长可短。如果学生愿意,可长期留在新的班。这给“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改变自我形象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新的班里“东山再起”,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在以前的班里长期处于失败落后的地位,自我表现的机会很少,群体漠视使他们心情压抑,难以形成自我效能感。组织校内“留学”要考虑学生是否有转班的意愿,新班学生是否愿意帮助、扶持“留学生”,“留学生”在新班是否得到欣赏、重用,是否获得了“新生”的机会等。教师要特别考虑为“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取得进步的条件,如让其组织一定的活动或出任班干部等。

3.设置合理期待。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推测。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学生会根据教师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同时,教师的期待也成为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期待过高,容易使学生屡遭失败,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过低的估计:教师的期待过低。学生的成功来得太容易,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作出不当的估计。因此,教师的期待必须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要积极、深入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优势设置合理的期待。其次,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坦然接受期待的落空。最后,教师要满足学生积极的期待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使自己的期待符合学生的期待。

4.填写“胜任清单”。胜任感意味着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成功并认识、领会、掌握了学习内容,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更加坚信自己可以较好地承担学习职责。因此,让学生产生胜任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胜任信息,从而加速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要引导学生检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视自身努力所带来的学习结果。具体方法是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尽责情况,让学生用填写“胜任清单”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对在学习中克服的困难和解决的难题作出事实证明和肯定性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评价便趋于理性,学习动机导向和成败归因行为也趋于成熟。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归因成就学习动机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了不起的成就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