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2009-12-08 08:3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原则和路径,并结合实际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布局、加快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扩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丰富宣传形式、加强监督检查及研究实行支付服务优惠价格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原则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during countryside-payment-service-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propos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way of conducting this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situation,this article proposes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Key Words:countryside area,payment service environment,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0-0062-04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下一步,如何深入推动建设工作开展并取得实效,需要就建设工作的框架性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实践检验。在前期农村支付结算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人民银行各分支行都结合辖内实际,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农村支付结算工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

1. 农民逐渐能够“触及”现代化的支付结算设施,享受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国库直接支付水库移民资金项目是人民银行针对农民实际专门开发设计的支付结算服务,不仅涉及支付工具的应用,还涉及零售支付系统的配置、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改造和现代化支付系统应用。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办理国库直接支付,实质上是将现有的支付结算设施努力通过这些安排向农村地区延伸或倾斜,让农民能够“触及”这些设施,享受支付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借助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在打工地将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卡,返乡后在家乡就近的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柜台提取现金或查询卡内资金,避免了假钞、盗失等风险;借助国库直接支付水库移民资金,水库移民持农村信用社“惠农一本通”活折户直接支取补贴资金,避免了资金支付环节多的弊端,使广大移民切实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

2. 农民正在逐渐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为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使用,全国许多地方组织开展了批发集贸市场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改进工作,减少了现金“大搬家”,提高了交易效率;推广应用了电话转账业务,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转账业务,大大减少了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了现金使用,降低了可能发生的假钞风险。除此之外,通过上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国库直接支付水库移民资金,部分农民也能逐渐了解、接受银行卡和其他转账结算方式的使用。

3. 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产品不断丰富。目前,邮储和农信社是遍布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除了传统汇兑业务外,邮储积极开展种植户等“六大户”绿卡专项营销,推动“绿卡村”建设,绿卡发行量大幅上升,消费交易日趋活跃;与有关单位合作推出了网上支付业务,目前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推出“惠农一本通”等新产品,努力做到支农惠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扩大跨行(省)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网内联行和全国农信银等重点业务的网点覆盖范围,有效推进了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4. 支付体系知识在农村得到广泛宣传。围绕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初步开展,各地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支付体系知识进入农村,让农民朋友逐渐了解、接受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服务,例如组织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集中宣传活动,采取发布社会公告,发放对联、福字、海报等宣传材料,通过媒体和招工组织宣传等多种方式,扩大特色服务的社会认知程度,鼓励农民办卡用卡。部分人民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还深入农村,面向农民耐心解说支付工具的使用。通过这些宣传,农民了解和熟悉了部分支付体系知识,有利于农民甄别和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支付产品,判断和权衡所用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潜在风险的大小,做到善用支付工具和系统,减少现金使用,维护自身权益。

(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挑战

1. 现金使用的客观性与转账结算需求不足。农村地区现金的使用有其客观性和规律性,主要原因:一是现金使用在面对面低价值支付中有其固有的优点,例如现金交易简捷、安全,无需支付验证,具有瞬时最终性,不存在付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二是农贸交易金额一般较小,交易主体不存在使用非现金工具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整体来说农村地区转账需求较少,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应选择需求较多的农村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频繁来往于城乡之间的其他主体;反过来说,在“三农”发展中多培育商品交易,特别是大额商品交易,有利于自发地形成转账结算即非现金支付需求。没有转账结算需求,不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容易出现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耗时费力强推的现象。

2. 金融资源的逐利性与金融机构网点进驻动力不足。资金的逐利本性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因此才会有金融机构布局的城市集中特征。从支付服务的角度来看,城市中较多应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农村地区则大量使用现金;在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积极派驻网点,伴随而来的是先进支付系统的延伸;在农村落后地区,金融机构设置网点动力不足,甚至现有网点不断萎缩。这种金融资源的集中性特征,已经导致了金融服务的不平衡,甚至是供给不足,需要尽快采取差异性措施,均衡金融服务提供,弥补金融服务供给,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3. 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的网点数占农村金融机构总数的绝大部分,是金融支持农村和办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三驾马车。其中,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多偏重于县城,农信社、邮储银行是扎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这造成了银行机构较为单一、缺乏竞争机制的现象。再加上农信社、邮储银行业务发展缓慢,结算产品创新能力低,服务水平差等问题,成为了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短板”。

4. 支付系统的“截断性”与支付清算效率不高。一是行内系统和农信银系统未实现对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的全面覆盖。目前各类支付系统覆盖农村地区已经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但农村地区,特别是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由于受人员、内控因素等制约,还存在部分未接入支付系统的情况。二是各银行机构接入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比例偏低,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清算效率和票据使用率。据调研,在乡镇,农行只有14.84%的网点参加同城票据交换,乡镇的邮储银行和农信社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比例仅为0.14%和6.04%,邮储银行在乡镇的网点全部未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相关支付清算系统不能延伸到农村网点,相关业务需要通过上级行代为办理,增加了资金汇划环节,延长了结算时间,降低了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效率,不利于“三农”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需要做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因此,根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确立正确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原则,探索符合实际的工作路子,对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而且广泛的指导意义。概括来说,工作原则主要应包括:一是“着眼需求”原则,即在支付活动频繁、支付需求大的地方或支付服务组织少的区域下大力气,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做实文章。这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需要遵守的核心原则。二是“着眼长期”原则,即农村地区转账结算需求少,而现金看得见、摸得见,农民手持现金心里踏实,因此农村地区现金使用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建设支付基础设施具有长期性、渐进性。三是“尊重选择”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选用支付工具的意愿性,让农民逐渐了解和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四是“由易到难”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的业务发展次序,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推广和支付清算系统在农村延伸。五是“一事一策”原则,即充分把握农村地区不同支付交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六是“稳步推进”原则,在先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内容和范围。七是“共赢合作”原则,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本身涉及面广,各地情况不同,开展建设工作客观上需要借力发挥。因此,建设或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智慧合作,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在路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县城对于农村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县城支付环境建设成果,从县城向乡镇、农村逐步扩大;充分发挥批发集贸市场非现金结算对于农民的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加快市场类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和应用;充分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实施,伴随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延伸,跟进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充分结合民俗习惯,采用农民特有的信任和接受方式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

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组织布局,完善农村支付服务供给

要充分考虑区域金融发展实际、运用政策条件、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弥补农村金融的不足,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各银行机构宜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本行实际,着眼未来,适时调整农村网点布局。要继续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改革,齐全其支付服务种类,完善其支付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要开发适合“三农”的支付结算产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令其放心的支付服务;省级联社要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鼓励基层农信社开展创新业务。农业银行应根据其服务三农的战略部署,立足“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积极推动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发展。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也应关注农村城市化进程,尽快丰富服务功能。银联作为银行卡专营组织,宜考虑在发达的地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在网点不能进驻农村的情况下,可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加大电子支付产品在农村地区的营销力度,积极拓展农村支付服务市场。

(二)加快符合农村实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

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类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批发、集贸市场处于城乡结合部,交易者密集,现金使用量巨大,在该类市场中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社会效益也最大;由于交易群体广泛,因此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的受众多,效果也会较一般意义上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好。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类支付工具的推广,是橇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杠杆。二是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再上新台阶。特色服务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民工汇款难问题专门设计的一项支付服务安排。在当前农村银行网点偏少的情况下,特色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现实意义。就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邮储银行和农信社宜继续做细、做实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工作,切实加强柜台人员培训,避免柜台人员对特色服务不知、不懂、不熟的情况。通过查找和改进不足,进一步扩大特色服务覆盖面和影响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多向农民工朋友宣传卡存资金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鼓励农民工小额取现,减少大额提现,减轻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现金管理和调拨的压力。三是巩固县城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县城是周边乡镇和农村的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建设好县城银行卡受理环境,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刷卡消费,对乡镇和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因此,要加快县城重点商务区、商业街区、酒店宾馆、旅游景区、大型超市、车站和主要医院等区域的商户拓展。有条件的县(市)要尽快在预算单位推广公务卡。四是加快农村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按照由易到难的业务发展次序,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是首选。但是在大量发卡之后,如果农村受理市场不能跟进,农民手中的银行卡在农村地区还是少有用武之地。因此,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迫在眉睫的工作。要结合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伴随农村消费经营网络的延伸,跟进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使广大农家店、农村超市、综合日用店能够受理银行卡。在总结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依靠覆盖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推行卡基支付的有效途径。

(三)加快推进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

支付基础设施大多具有网络结构,对于连接城乡,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同时,要跟进支付基础设施的延伸。人民银行要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加入支付清算系统,扩大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银行机构要研究通过行内系统参数化设置等方式,加强行内系统控制,消除农村地区因为内控和人员限制不能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障碍,畅通农村地区的资金汇划。省邮政储蓄银行、省农联社要进一步完善本行(社)资金汇兑清算系统,强化内部控制,增强乡镇和乡村网点提供汇兑服务的能力;在经济较发达、支付业务量较大的地区,要根据支付需求及时增加乡镇网点人员配备,按照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并重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使乡镇网点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方便农村地区资金汇划。银行机构等要根据经营实际,有计划地向农村地区增加布放ATM,将本行业务系统借助自助终端向农村地区延伸。

(四)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支付结算宣传的先导作用

农村支付结算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特点的工作。农村支付结算宣传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先导作用,让农民逐渐了解支付结算基本知识,引导农民逐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针对农民接受新生事物速度较慢的实际,编写宣传材料时,应尽量做到口语化、图式化,增加宣传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宣传效果。人民银行要组织银行机构和银联分公司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受众,提高宣传效果。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电话转账、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支付系统等业务的宣传力度,逐步引导广大农民接受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培育其使用转账结算的习惯。加大对乡镇企业财务人员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掌握企业支付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其推介对公结算产品。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应配备熟悉业务的柜台人员,引导和帮助客户使用各种支付工具。银联分公司要继续开展县域银行卡宣传,增强县域安全用卡意识。

(五)加强监督检查,防范支付风险,维护合法支付权益

在拓展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三农”的合法支付权益,保护“三农”参与支付活动的积极性。人民银行要遵循服务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宜牵头建立支付结算的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兼顾,各司其责,共同维护辖内良好的支付结算秩序。要始终保持对农村地区银行卡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农村居民的用卡信心;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切实执行存款人存款信息和账户信息的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联网核查管理规定,切实落实银行存款实名制,防范和打击支付活动中的诈骗行为。加强空头支票管理,对于以空头支票坑害“三农”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倡导金融机构实行文明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舒心、放心的支付服务。要认真听取“三农”提出的支付结算业务问题,耐心、准确解答涉农支付结算咨询,积极、公正受理和调解涉农支付结算纠纷。要特别关注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开展情况,适时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防范支付风险。

(六)统筹协调,综合各项措施,推进示范县建设

建设示范县或重点工作项目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突破口,有利于积累建设经验,为下一步由点及面推进建设工作创造条件。示范县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需要各措施相互配套。当前,各地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宜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优化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措施,积极争取当地县(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综合采取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强力推动建设工作开展。示范县所在地各银行机构宜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适农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打通行内系统与农村地区网点机构的连接,力争更多的网点加入跨行支付系统,全面优化支付环境建设,保障示范县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切实发挥好“示范县”的示范作用。

(七)研究并实行支付服务优惠价格政策

农村地区转账需求少,支付服务消费少,因此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应该实行区别于城市的收费标准。较低的价格策略,有利于调动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积极性,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推广惠农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各银行机构宜着眼长远,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支持,以较低的价格策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拓展,面向农村地区适当调低实行市场指导价格的支付服务收费标准或利息计收。有关支付服务政府指导价格制定部门也宜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趋势,制定不同的政府指导价格,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实施。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