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其平 王翠云
【课前准备】
准备“小学生”作文一篇,以供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老师一直都在强调:要想写好记叙文,必须学会描写,学会有目的的描写。这两天,改作文时,我仔细琢磨同学们作文中共有的毛病,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来,同学们写了这么多年的作文,竟然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描写,也没有真正领会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之大。今天,我们一起改写一篇作文,在改写中悟“描写”,学“描写”。
二、师生一起看“小学生作文”
洗藕
天很玲,奶奶挑起一担藕走了出来,准备去洗,明天好卖。
担子很重,奶奶很吃力。我跟着奶奶,走在屋后的田埂上。好不容易,奶奶到了河边。
奶奶费劲地放下担子,洗起藕来。天很冷,水更冷。奶奶的手冻得通红。看到奶奶的手在水中摆来摆去,我感受到了奶奶的辛苦。
这几年,妈妈和爸爸在外地打工,是奶奶照顾我和弟弟。每天,奶奶总是洗衣、做饭、贩藕、洗泥藕、卖藕,忙忙碌碌的。没有休息的时候。奶奶太辛苦了。
奶奶怕我冻着了,催我回家。我走过树边,看见了一片落叶。哎,奶奶真像这片落叶啊。叶子老了。还要化成泥去养育新的生命。
啊。落叶。啊,奶奶。
三、师生一起修改作文
第一步:调动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用“洗泥藕”这样的事表现奶奶,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洗泥藕”来自生活,很真实。一点也不假。
生2:看了这篇作文,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爷爷奶奶照顾我。今年爸爸妈妈没有寄钱回来。暑假里,爷爷奶奶忙完了自己田里的活,还要帮工,帮别人插秧,很辛苦。作文写这样的事。很能引起共鸣。
师:说得好。同学们,有谁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照顾的,请举起手来。
(学生举手,老师计数)
师:有四分之三的同学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着。人老了,该休息休息了,该享享福了。可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必须重新扛起这个家,用驼了的背去扛,用枯瘦的胳膊,用皱巴巴的手去支撑。大热天,他们必须插秧割谷施肥打药;大冷天,他们要挖藕洗藕挖荸荠。平时,要烧火,洗衣……你们回来晚一点,他们会担心;你们咳嗽发烧,他们会着急。半夜,怕你们蹬开被子;变天时,担心你们凉着,急巴巴地送衣服来……哎,我们的老人啊,他们做的点点滴滴,件件桩桩,月亮看见过,夕阳看见过,我们更看见过。把这样的事写进作文,抒写我们的感激,我们的爱,该多动人啊。同学们,是不是?
生:是。
师:可是,这篇作文动人吗?不动人。这么真实的事为什么不能感动我们?病因在哪里?
第二步:调动想象力,学着描写
师:作文不动人,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描写。我们不能像介绍电视剧情那样简单地介绍奶奶在做什么,那样,奶奶是不可能“活”起来的。我们的感情也不可能充分表达出来。怎么让奶奶“活”起来?怎么能充分表达出我们心中奔涌的感情?今天,我们向电视剧学几招。
第一招:展开想象。学会设计为人物设计特定的动作,设计特定的外形,设计特定的话语,特定的神态。让人物像演电视一样在我们面前活动起来,用这些特定的镜头表现人物,将我们的怜惜、疼爱之情倾注在里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例如“担子很重,奶奶很吃力”,奶奶吃力时身形可能会怎样?可能会有怎样的动作?来,让我们一起设想奶奶的“表演”的具体情形。
(学生想象)
师:谁先来?
生3:沉重的担子把奶奶的上半身压成了弓形。
生4:奶奶使劲地向前伸着脖子,右肩努力地向上耸起,整个身子歪斜着。
生5:奶奶的身子摇晃了一下,扁担嘎吱嘎吱地呻吟起来,似乎怕疼。
师:对,这样一想象,奶奶吃力的样子就好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对奶奶的怜惜也表现了出来。这个身形不仅表现了奶奶,而且成了我们感情的载体。作文生动多了。再来一个。
例如:“奶奶费劲地放下担子。”奶奶怎么费劲?我们设想一下当时奶奶的动作,神情,也可以设想担子落地的情形。
(学生想象)
师:来,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6:止步,担子还荡秋千似的前后摇摆着,奶奶踉跄了几下,颤颤地蹲下身,放下担子。
生7:奶奶的双手使劲地擎着担子,慢慢地蹲下身,小心地放下担子。我知道,奶奶怕落地太猛,会震伤藕。
生8:奶奶放下担子,老半天才直起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么冷的天,奶奶的鼻尖上却沁出了密密的汗珠。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就是描写。描写就是将你心中所想的画面用语言“画”出来。画出心中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外形、神态、语言、细节等。
请同学们再读短文,选择相宜的地方添上对奶奶眼神、手、头发的描写。用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奶奶的辛劳,表达你的心痛。
(学生活动)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创意。
生9:我的奶奶每天早晨都到街上卖小菜,我是这样设想的:“奶奶太辛苦了,明天寒冷的早晨,奶奶又会蜷缩在街头卖藕,那随风飘动的花白头发,那枯瘦的似松皮的手,那随赶集人移动的渴求的眼神……”
师:非常动情,画活了奶奶卖藕的画面。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一幕。
生10:奶奶抬起手,用湿淋淋的手拢了拢头发,看看那手,红里发紫,手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几根红肿的指头紧紧地拢在一起。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
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为奶奶设计了特定的动作、外貌、神态、细节描写后,作文生动多了。老师再交一招给大家。
第二招:直接加入心理描写在对人物进行适当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写出自己的心里感受,作文会更多一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叫以情动人。就如电视剧中的人直接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剧中人往往很动情。电视剧这时往往也是很动人的。如“奶奶放下担子那么费劲”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11:一种从未有过的痛忽然漫上心头,哎,奶奶老了。奶奶。你本该休息休息了。像街上的老人那样围着火炉谈谈家长里短,说说戏里戏外……可是,你不能,你还要费劲地劳作。可你老了,只能用佝偻的腰去挑,用枯瘦的手来提,拖着一颠一颠的小脚去奔走,奶奶,你太不容易了。师:很动情。就这样说出心里涌动的感受,就这样告白,这样倾诉。很动人。同学们再看看作文,在你认为适当的地方加上心理描写,来点真情告白。
(学生活动)
生12:我在目睹奶奶洗藕时加上这样一句感受——我忽然感到钻心的冷,老天是故意将这一冬的寒气全部降临到这一刻吧。老天爷,你为什么不慈悲一些,为
什么竟然忍心这样对待一位苦苦劳作的老人?
师:大家说得多好。心理描写或者抒情其实并不难,将心里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就能动人。老师交给大家第三招。
第三招:借景物描写烘托真情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写人时,我们要学会用眼睛的余光扫一扫周围的环境,让环境为我们表达感情服务。如作文开头写景只有一句“天很冷”,天怎么冷?我们要展开想象,因为天冷才能突出奶奶的付出,才能突出我的怜惜。看看老师是怎么借具体的物象来展开描写天冷的。
师:天,奇冷。屋后的几棵老树瑟缩着,在寒风中你挤挤我,我挤挤你,似乎想彼此增加点热量。几片枯叶随风飘动。
师:老师借了树、叶,用了拟人手法将天冷写得很具体。为写人作了铺垫。请同学们在文段相关的地方设置一点景物描写,注意,一定要借具体的物象来写,并移情人景,以景衬情。
(学生活动)
生13:她走到河边石板上,弯下腰,开始洗藕了。天愈加阴沉。像要塌下来似的,倒映在水里。河水显得越发阴冷。我打了个寒战,树上的几只麻雀也“扑扑”地飞到屋檐下。
生14:奶奶的手在水里冻得发红。河面上,一层一层的涟漪荡漾着,向远方散去,好像拼了命似的要将奶奶手上的余温全部带走。
师:同学们看看,景物描写的设置,使我们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使作文更多了一份打动人心的美。
第三步:总结
一篇干瘪无味的作文一经描写就可能会变成一篇生动感人的好作文,描写的力量是神奇的,今天,老师交了三招给大家,请同学们运用这三招,将此文改写成美文。
【附:佳作一篇】
翩跹的落叶
天,奇冷。屋后的几棵老树瑟缩着,在寒风中你挤挤我。我挤挤你,似乎想彼此增加点热量。几片枯叶随风舞动。
奶奶挑起一担莲藕走了出来,她今天又要去洗藕,准备明天卖。
沉重的担子把奶奶的上半身压成了弧形。在担子“吱呀吱呀”的呻吟声中。我随着奶奶来到河边。
止步,担子还荡秋千似的前后摇摆着,奶奶踉跄了几下,硬蹲下身,放下担子,老半天才直起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么冷的天。奶奶的鼻尖上却渗出了密密的汗珠。她走到河边石板上,弯下腰,开始洗藕了。天愈加的阴沉,像要塌下来似的,倒映在水里,河水显得越发阴冷。我不禁打了个冷颤。树上的几只麻雀也“扑扑”地飞到屋檐下。
奶奶卷起袖子,顺手在竹篮里拿了一莲藕,用手刮去上面的泥巴,在水里摆几摆,然后用草把不停地来回搓动,清冷的水立刻变得浑浊了。寒风凛冽。更加肆无忌惮了。奶奶花白的头发被吹得蓬乱,遮住了那张苍老的脸。我突然感到钻,心的冷,老天是故意将这一冬的寒气全部降临在这一刻吧。河面上,一层一层的涟漪荡漾着,向远方散去,好像拼了命似的要将奶奶手上的余温全部带走。
“奶奶,快上来吧,天太冷。别洗藕了。”
“不行哪,你们天天都要开支。”奶奶抬起头。用冻红的手拢了拢头发。看看那手,红里发紫。手上的筋条条绽出。几根红肿的手指紧紧的拢在一起。
望着奶奶的手。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几年来,爸妈出外打工。是奶奶扛起了这个家。每天,总是洗衣,做饭,贩泥藕,洗藕卖。啊。明天寒冷的早上。奶奶又会蜷缩在街头卖藕。那随风吹动的花白的头发。那枯瘦的似松树皮的老手。那随赶集人移动的希求的眼神……我的心颤抖起来。
“奶奶,我帮你洗吧。”
“那怎么行!天太冷了,快回去,别冻着。”她边催促我回家。边随手又从竹篮里抽出一莲藕……寒风中,树枝摇曳起来。“呜呜”作响,枝头仅剩的几片叶子随风落下。难道它也不想在这寒风中受煎熬么?
我还能说什么呢,奶奶是坚决不会让我动手的。我默默地转身,走过老树边。一片枯黄的叶子在空中打了几个卷:似一只美丽的枯叶蝶,从我眼前飘落。我将它拾起,打量着,那一条一条桔瘦的茎脉,记戢着岁月的沧桑与无奈。在冬天来临之际,这翩跹在空的精灵还要将自己枯朽的身躯融入乌黑的泥土中,去孕育下一代的生命吗?
啊!这翩跹在空中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