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强
孙如明老师在《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见《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以下简称《评价》)一文中指出:“中学生写作实践中,重视文采”“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高考评分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文采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笔者读后颇受启发。
但是,学生作文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评价》一文,将其归结为高考作文评价“有文采”的误导,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
《评价》首先说:“提倡‘有文采不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此论大谬。中学生作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中“具体明确”正是“有文采”中要求的“用词贴切”,而“文从字顺”就要求“文句有表现力”。可见“有文采”并非不顾高中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而是兼顾了中等学生的作文水平,又能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高考作文强调“有文采”并非扭曲了中学生作文的标准!
《评价》其次认为:“提倡‘有文采背离了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提倡“有文采”就会堆砌“优美词句”,就会导致学生作-形式化和程式化”。这看似有道理,实则走进了观念上的误区。作为文章学术语的“文采”有二义:一指辞藻之美,二指文章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从风格上可分为两种:华丽美和朴素美。同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华丽美,《背影》则是朴素美。两篇文章都有文采,是各不相同的文采。看“发展等级”规定的“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取的是“文采”的第二义。《评价》的作者,误将文采等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仅指辞藻美、华丽美一义,而忽视了“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表现力”朴素美的一面。我们要警惕借口“我手写我心”,而将语言的苍白贫乏视作朴素美!苏轼教侄子如何写文章,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朴素美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是更高的艺术境界,是对华丽美的超越!我们要引导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任其越来越肤浅、寒碜和苍白!
《评价》又说:“提倡‘有文采也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认为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是文学写作教学,是不必要的,《评价》提倡实用文写作教学,并且说“实用文”不需要文采。笔者认为将这两种写作教学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文学写作”固然要“有文采”,但“实用文写作”也要“有文采”!演讲词就是要“有文采”的实用文。例如:马丁·路德·金46年前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现在读来依然铿锵有力,撼人心魄。他的演讲词如此精彩,得力于气吞山河的排比句,丰富奇妙的比喻,富有表现力的文句!
《评价》最后说:“国外的写作教学。也不见‘有文采一说”,断言国外的“日常教学和评价标准,更接近实用”,即“都是实用文写作”。并举例说:一位美国高中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写了“两份广告”、“一封抗议信”、“一封家书”等,都是实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也要“有文采”,笔者前面已论述,不再赘论。我想说的是,《评价》作者仅凭“国外的写作教学,也不见‘有文采一说”,就断定他们的作文评价不讲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过于武断,缺少学理支撑!即便国外作文评价中,真的不提“有文采”,但不能就断言他们不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了!只要提了这些评价标准,就是实质上的要求“有文采”!我们分析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弃实质于不顾!
2000年高考作文评分首次推出“基础等级”(占40分)和“发展等级”(占20分)两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共16个评分点,这是对高考作文思想和语言的细化和强化。阅卷采用“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甚至得到满分,并非只看“有文采”。《评价》作者将“有文采”视作发展等级的最主要甚至唯一标准,鼓吹“有文采”应当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是对高考作文评价的误读。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