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面面观”

2009-12-07 07:38潘凤亮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9年7期
关键词:面面观红牛饮品

潘凤亮

红牛饮料在中国内地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即使不同地区的红牛饮品配方真有不同,即使各国各地区对于食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并无高下之分,即使真如红牛公司所声明的各国生产销售的红牛饮料均无问题,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饮用功能饮品,而不用担心会损害身体健康了吗?记者走访多位食品专家,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功能饮品多有禁忌

这次可卡因事件并不是红牛公司第一次遭遇风波。早在2001年7月,瑞典发生过3名年轻人疑因喝了红牛饮料而死亡的事件。马来西亚卫生部曾因此宣布全面禁售由泰国进口的蓝字品牌罐装红牛饮料和奥地利进口的蓝色罐装红牛饮料。据称瑞典这几个年轻人死前饮用过与酒相掺的红牛,当时的红牛中国公司执行总裁查峰在与媒体的恳谈会上说:“红牛可以和各种饮料酒类混合饮用,没有任何问题。”近日红牛公司公关部人士也对记者的疑问有过类似表示。

但有些医生和专家对此持有异议。武警广东总医院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认为,“咖啡因作用于大脑皮层,导致人高度兴奋,加之酒精的刺激,达到一定量时大脑神经或者心脏就可能出现问题。只要是功能性饮料,都应该尽量避免兑酒同喝。”

即便不与酒类混用,单独饮用功能性饮料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即便对于所谓的适用人群,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随便喝的。

当年查峰总裁曾明确表示“红牛属于成人饮料,儿童不宜”。对于这一常识,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消化科主任张艳玲解释说:很多功能饮品都富含电解质,可以适当补充人体丢失的钙、锌等微量元素和盐分,但儿童因为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对摄入电解质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如果过早补充电解质或补充量太大,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肾功能;还有部分功能饮品中含有赖氨酸,这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赖氨酸99毫克,成长中的儿童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44毫克,但长期摄入过量的赖氨酸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同时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脑细胞受损,有可能使孩子出现手足痉挛和生长停滞。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家艾华博士介绍,因为某些功能饮品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不适宜少年儿童饮用;普通成年人也要在适合的情况下才能饮用功能饮品,比如运动饮料适合在强烈运动、人体大量流汗后饮用,其中的电解质和维生素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机能,但这类饮料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因为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机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和老年人不宜饮用。

功能饮品的包装上都宣称含有较多营养素,但是不能代替日常膳食中的营养摄取,而且功能饮品中的糖分可以抑制摄食中枢,产生饱感,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饮用会造成脱水和营养失衡,还易导致发胖。

功能饮品属于保健食品,不是普通饮料,不能作为日常饮品。在相关法规比较健全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要求功能性饮料必须标注每日最大摄入量,并写明不适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饮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对咖啡因过敏的人禁饮。

炒作概念误导消费

市场上打着各种“功能”旗号的饮品,有很多并不是真正的功能饮品。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饮料通则》,其中没有“功能饮品”的标称,而是沿用《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中“特殊用途饮料”的称谓。中国保健协会的刘健文教授认为,功能饮品是对人体具有某种保健作用、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产品,只有保健饮料才称得上功能饮品。按照中国有关的食品法律法规,保健饮料必须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耐缺氧、减肥、促进消化、调节血脂、抗氧化、改善视力等27种功能中的一种,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厂家的申报,经实验证明,确实具有某方面功效的饮料,才是真正的功能饮品,而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含营养成分的饮料还没有获得国家保健饮料的认证。市场上凡是经过审查、实验的功能性饮料,产品包装上都有“小蓝帽”图案,写有“保健食品”字样,还有批准文号,写有“卫食健字××××(年份)第×××号”。

功能性饮料的广告宣传打的大多都是“健康”牌,但如果对此类饮料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盲目饮用却会损害健康。记者在几个大型连锁超市走访,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功能饮品都不怎么了解,主要是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觉得能补充营养或者提神就买了。

各地消协曾对功能饮品发出过一些消费警示。从成分上看,多数功能饮品的差别并不大,都添加了咖啡因、维生素和钠、钾、镁等矿物质,但炒作概念的现象却非常普遍。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李复兴教授说:所谓“激发潜能”、“抗疲劳”、“抗氧化”、“改善免疫功能”等宣传,很多都属于商家炒作的健康概念,特殊用途饮料一定是指特殊人群来喝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能代替日常饮水。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技术负责人赵飞虹介绍,功能饮品对于消费者健康的作用主要是心理安慰性的,以维生素饮料为例,B族维生素遇水后很容易失效,即使经过特殊处理,稳定性和有效性已经降低了一半,补充营养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添加到饮料中的维生素与食品中的维生素差别极大,属于不同的质量级别。

很多功能饮品拿品名、配料做文章,宣称具备某种益于健康的特殊功效。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提醒消费者,在一种饮料里添加太多成分未必是好事,有些成分有相互抵触作用,不利于吸收,对于消费者来说,饮料的主要功能还是解渴消暑,而现在的生产者只顾添加太多的成分,以概念吸引消费者,却往往忽视了口感方面的突破,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不要被新鲜花哨的健康概念迷惑。

近年来饮料行业炒概念成风,推广方式上有“体验营销”、“角色营销”、“产品概念营销”等,红火一时的新品牌则有“第五季”、“脉动”、“他+她”等,各领风骚一两年。很多企业误以为产品概念就是营销真谛,可以凭此纵横市场,然而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收兵的饮品企业不在少数。天津师范大学广告系主任许椿教授说,整个饮品市场大都在美容、维生素、增加体力以及抗衰老这些概念上狠下功夫。由于缺乏客观标准和判断尺度,使很多消费者认识模糊,不愿意轻易尝试产品;如果许多概念性功能饮品过分强调功效,那么与大众饮料相比,它们就是饮料行业中的小众产品了,销量反而会受到不利影响。

理性消费急需引导

一般而论,专家的观点和意见,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参考。但当不同立场的专家秉持相互冲突的说法时,也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对于一件涉及科学的事情,要有定论的确不易。评判一款饮料有无功能、功能强弱及对健康的影响,要靠实验数据说话。

去年,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的医生,通过回顾近十年相关研究发现,功能饮品能显著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记忆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其功效多为咖啡因在起作用,提神醒脑防止瞌睡。也有研究对功能饮品表示质疑。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达到一定含量的咖啡因和牛磺酸,会增加人体血压和心率,影响心脏功能。而澳大利亚艾德蕾德医院研究发现,无糖配方的红牛饮料,可使血液粘稠,有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最新一期的《药物疗法年鉴》(TheAnnals 0f Pharmacotherapy)刊载,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研究者对功能饮品进行了测试,15名健康成人,在连续7天里每天喝2听功能饮品,结果发现,功能饮品使他们血压升高10mm Hg,心率每分钟增加5次。

虽然不同的实验方未必能够得出一致的结论,但严谨的科学实验还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换个角度来看,不同的专家声音和实验数据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参考和选择,总比只有一种声音要好些。

在事关公众健康的消费习惯引导方面,食品药品主管部门也不应缺位。2005年7月1日,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库,承担保健食品技术审评及相关咨询工作,由于原审评专家任职已届满,今年拟重新聘请新一届保健食品审评专家。这个专家库是否可以承担公众消费习惯引导方面的职能?或者可以联合一些科研院所进行保健食品的科学实验,及时发布相关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是主管部门工作中有待完善的方面。

猜你喜欢
面面观红牛饮品
并购基金“面面观”
“数阵”面面观
金星面面观
高颜值饮品高颜
红牛垫了赔偿金
红牛、黑牛和黄牛
红牛创业能量加油站:激活未来一切创业能量
放开“非公”价格面面观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