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 刘 静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同时,临摹又是一个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问题。临摹是两个概念,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将原作的笔墨、色彩、形象、章法、意境等描绘下来,尽量做到忠实原作,一丝不苟;摹,用绢或薄纸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是用拷贝的方法仿拟作品的手段,然后将画稿过到正式画纸上,落墨复制完成。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习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临摹可分为对临、背临、意临三种。临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从面对优秀画迹一丝不苟的将其笔墨、设色等照样画下来的对临,逐渐上升到能研究原作,把它的笔法、墨法、设色、章法等熟记于心,背着原作进行摹写的背临。背临可以避免习画者走入程式化的绘画模式,也可以让习画者逐渐积累丰富的绘画语言,使习画者在创作中能熟练的运用各种绘画语言进行自主的艺术表现。当掌握了一定笔墨功力之后,就可采取意临的方法。意临主要是对原作部分临摹,要么笔法,要么墨法,要么章法,要么风格,要么意境,不要求酷似,全在神会,把他人的长处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什么临法,首先要学会读画,分析研究作品的笔法、墨法、设色、章法、意境等等,了解传统,临摹就有了把握;同时,意临要贯穿在临摹整体之中,只是三种临摹各自侧重不同而已。
临摹即“师古人”,在中国画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清初著名画家王原祁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从古至今,历代中国画大家都是通过临摹踏入中国绘画的艺术道路,再经自己的“师造化”与“师心源”,也就是艺术创作,而成为永载史册的中国画大师。远的不说,近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干等等,没有一个不是精研传统,通过临摹前人作品入手,奠定深厚的绘画根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艺术风格。黄宾虹一生做功最勤之事,就是对传统绘画的研习临摹,走的是一条先师古人,而后师造化的道路。他从小就临摹家藏书画,仅沈周画册就研习数年,而后几十年,临摹古人从未间断,“朝斯夕斯,终日伏案”的态度对待临摹。张大干在四十岁以前就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他从清代石涛起笔,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及汉,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同时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在敦煜面壁三年,成就辉煌。张大干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泼墨泼彩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一代大师。
临摹是学习前人理法、师古创新的必经之路。对前人作品的临摹,要兼收并揽,严格选择。根据志趣、喜好选择切入点,再旁通博览,挑选优秀的经典作品作为学习范本。范本选择尽量是原作,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临摹画谱、复制品。但对于画谱、复制品,少临多看,识其神采为主。画谱、复制品是无法与原作相比,特别是一些精妙之处,只有通过原作临摹才能理解、把握,也才能“取法乎上”,对艺术家的成长才有利。临摹最忌临其皮毛,貌合神离。临摹要以心会神谋,不斤斤计较于形似之间,神似为上。这样临摹的好处是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灵活自如,摆脱形似的束缚,追求神似,真正把临摹某家的优点与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清画家唐志契云:“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明清以来,导致中国画走向衰退的原因,也就是形貌徒存的临摹。张大千说:“初学画的学生,应先从临摹入手,要取法乎上,学习古代名画,通过对临、背临,对古人的笔墨构图要背熟悉,然后融合古人所长,渗入自己所得,写出胸中意境,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才能超越古人,即师古而不泥古。”对于传统的学习,要进的去出的来,临摹不是绘画创作的目的,临摹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临摹笔法就能理解如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和黄宾虹的用笔“四要素”——“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高山堕石。”临摹墨法就能理解如黄宾虹的“七墨法”——“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宿墨”等等。通过完整的临摹,了解中国画的相关内容、知识,对中国画有了全面的、完整的认识,以丰富、武装习画者的绘画语言。
临摹能归纳中国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画;从本质上看,这实在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写得越像,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能力越敏锐。中国画具有很强的传承性、程式性,习画者临摹到一定程度,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法则,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学习、体悟,将临摹取得的技法经验与自身人生阅历、修养悟性结合起来,进行个陛化的创造,也就是“外造师化,中得心源”,进入创造层面。不过,一个画家经过了临摹的训练,掌握了奴役工具、材料的本领,了解了相应的法则,具有了对笔墨语言的认识和独立的思想意识,并能自如地运用于写生创作后,仍需回头来进行临摹训练,对一个优秀的画家来说,临摹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训练,是一个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反思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初学者总想自成一家,成独创,有此大志不错,但不能急功近利,临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过早求创,易成恶气。中国画要求积累,打好根基和修养,从而达到后积薄发,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画大家。
临摹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为我所用,中国画只有在民族优厚的传统基础上,才能有更高而又符合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