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09-12-07 03:38罗红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山民祥林嫂创造性

罗红昌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它突出强调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因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坚持“三个面向”,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和创新,主要指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

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共同探讨:

1、在质疑研讨中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药》的主题思想,课本与教参都说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教学这篇小说时,我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于是,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的阅读分析,学生们对此展开研讨,不同意上述提示。他们认为,从课本实际看,《药》的主题思想应该是表现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揭露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镇压人民和愚弄人民的罪行,从而说明了改造国民、唤醒民众的重要性。同学们这些看法的正确性虽然还有待商榷,而且其中也不乏借鉴其他参考资料,但是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探索、否定旧论、提出新见解的事实,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2、在诱发兴趣中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学生预习课文后,不难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祥林嫂。在分析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之前,可以先提问学生:小说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

3、在引导联想中开拓发展思维空间

发散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

(1)想象发散训练:在指导学生赏析《守财奴》中“抢夺梳妆匣”这一情节时,为了加深对葛郎台太太房间的大小和床铺距离门口的位置,想象一下一个76岁的老头一“纵”一“扑”的情景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对小说的细节和意境再创造,获得美感享受,也认识到葛郎台这个“执着狂”在看到金子的不顾一切,不仅仅是爱财如命,简直就是爱财胜过自己的生命。

(2)组合发散训练:《母亲》中的尼落夫娜在车站被敌人发现以后,内心产生了忧惧与动摇,她觉得暗探的“眼光好象针一样刺着她”,提着箱子的手“抖动了一下”……这些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要求学生结合以前所学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有的同学由母亲手指的“抖动”,很快联想到高一课文《荷花淀》中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时手指的“震动”,两处描写一组合,同学们得出结论,作者是通过这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多维发散训练:《项链》的结局部分路瓦栽夫人经过艰辛的努力还清债务后,意外的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也让读者始料不及。为了加深对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我布置课堂作文,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由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性格、心境不一样,对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理解也不一样,续写的结尾个个不相同。

(4)探索发散训练:《药》的预习提示告诉我们,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要求同学画出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语句,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一”讨论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反对者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5)因果发散训练:在鉴赏《祝福》的主题思想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小说是怎样揭露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的?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联系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去分析。他们很快就能明确,在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中,封建族权强迫她改嫁,夫权剥夺她做人的资格,神权摧残她的心灵,而封建政权又是这一切罪恶活动的黑后盾。所以,不论祥林嫂多么善良,多么顽强地挣扎、反抗,最终还是被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一口一口地吃掉了。

4、在精讲巧练中训练聚合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聚合思维是在发散思维所提供的大量事实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加工和整理,从中得出一个最佳的、有效的答案或结论。

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压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挥与培养。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压抑,差一点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

在文学作品的传统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理解而忽视欣赏,那是不全面的阅读教学。在文学鉴赏中,学生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对艺术形象的真切感受和体验,在动情、思索和玩味中,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其实,创造性教学不仅关乎小说作品,也关乎很多文学作品。如诗歌的鉴赏中也需要创造性教学:在讲授韩东的诗歌《山民》时,通过老山民与小山民的对话和想法的对比,得出老山民的思想是闭塞、保守、愚昧,“海”是开放、进步、文明的象征,老山民古板、无追求,小山民有抱负、有理想,但只有空想不付诸行动,而且埋怨自己的祖先。我启发学生:(1)小山民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从小山民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们经过激烈讨论与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得出:我们有远大的追求就应该为之而努力奋斗,去争取幸福,每个人应该有大胆的创新精神,而不只拘泥于传统;每个人应该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如果失败要从内因探究问题的根源……通过我的启发和创新式教学,学生的想法多了,思路开阔了,而且从诗歌中得到了教育,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

猜你喜欢
山民祥林嫂创造性
新年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忘记你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魔盒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悬崖上的“女鬼”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