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提出建立村镇银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分析孟加拉国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村镇银行进行评价;最后文章提出了塑造全新模式的村镇银行,全方位为“三农”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观点。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改革 村镇银行 尤努斯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村镇银行的建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村金融改革,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农业融资状况明显滞后,包括工、农、中、建等国有四大银行不断从县以下撤离,农业融资规模的增长缓慢,成为一道多年未化解的难题。农村金融服务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监管部门将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门槛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什么是村镇银行?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解释说,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国家要进一步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鼓励农民、农村小企业、行业协会按照自愿原则,发起设立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在成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和金融服务。对农民自己兴办的金融合作互助社和行业协会进行的借贷业务,应免征各种税赋。通过成立“村镇银行”,把钱贷给那些急需资金的乡亲,并能吸纳储蓄业务,农民在其他金融机构很难贷到钱,在“村镇银行”,只要手续清楚,就能贷到一定的启动资金或生产资金,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尝试,效果不错,虽有未按时还款的,比例却极低,农民的朴实使还款的信用有了保证。在大型银行,一笔坏帐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如果这样的钱投在农村,对农民来说,会有多大的帮助。
“村镇银行”与农民,各取所需,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自己有一个很稳定的回报,农村市场是一个颇有潜力的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会更紧迫,时不我待,趁着政策的春风,抢占这一新兴市场。不但能提供资金的支持,也能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增加在农村市场开发的更多衍生品,互惠互利、相伴而生,这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尤努斯的成功之处
现有研究显示: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要求一个较高的、区别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资本金规模是各国银行业监管的一个惯例。实际上,即使是专注于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孟加拉国格莱明银行也没有跳过规模约束的门槛,至2006年6月底,该行累计贷款总额是2810亿塔尔(折合人民币322亿元),现存贷款余额是317亿塔卡(折合人民币36亿元),2006年预计全年新增贷款540亿塔尔(折合人民币62亿元)。这在孟加拉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都不是一个小的规模,尤努斯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将小额贷款业务做大。
今天,规模在银行业正常运营中仍然举足轻重:银行客户通过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建立关系,规模带来声望,进而帮助建立这种信任关系;而对于正常经营的银行,规模和资产流动性及资本充足率之间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较大的银行可藉由它们的规模通过较少的昂贵资本及流动资产生存下来。这意味着,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规模较大的银行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大的银行进行正常经营,所有者权益所占总资产也不需要太高;同时,这类银行还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而这些资金的成本均很低。以上表明,规模对于维持银行稳定,提高收益,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发展农村金融不宜忽视规模与金融稳定、收益、成本之间的客观规律。在农村地区,发展金融真正需要大加利用的是这类地区特有的诚信机制:农村的人们收入不高,但是人们的流动性低,博弈次数多,人与人之间一般有大量的宗族裙带关系,这种情况下,收入低下影响偿债信誉这一点可以被农户之间的信用合作所弥补。
格莱明银行即通过了农民的信用合作,保证了很高的还款率。在格莱明银行,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有连带还款责任的“贷款支持小组”(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相似贷款目的的人组成),这改变了单个成员不稳定的行为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借贷者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最终降低了格莱明银行小额贷款的运营成本。
由此可见,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户偿还贷款的可靠性,如果这一点得以突破,分散发放的小额贷款的收益性、安全性则可有保障,各类金融机构自然会进入该市场谋取收益。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改革的是“贷款发放者”,这与“贷款获得者”的信用增级是两回事,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如此设置很可能又使其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三、评价我国村镇银行
首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南充市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控股50%。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海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分别出资20万元参股。仪陇惠民贷款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系南充市商业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此外,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1、已开业的村镇银行由于具有贴近农村实际、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优势,对符合要求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贷款的手续和环节,现场办公、当天放款,直接将贷款送到农民家中。同时,通过产品创新规范引导农村民间借贷,为农村资金余缺双方提供新的投融资渠道,引导当地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抑制高利贷。
2、目前村镇银行还局限于服务企业。村镇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体系里面是一个新角色。作为村镇银行,它首先应该为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比如对农村的中低收入人口、相对贫困人口,在小额金融贷款方面有更多保障性和鼓励性措施。以扶贫为目标,发放贷款时上限要低,从而真正服务于拿不出任何抵押的广大贫困农民,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的束缚,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只吸储不贷款。一些银行通过系统内资金上存,或通过邮政储蓄划走,使从县域内吸收的资金有时无法回流到本区域,反而转移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资金短缺状况雪上加霜。
3、从目前的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解决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消除单一银行机构的经营垄断,进而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是农村金融的必要补充。
首先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新的活力、新的商机。就像银监会唐双宁副主席所说,产生了“汤水效应”: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就好比一桶“开水”,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成立,就好比加了些盐,加了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虽然数量上没有大量的增加,其主体仍然是水,但因为有了新的成分,就会促进其发生质的变化,变成了美味的鲜汤,从而产生了“汤水效应”。其次是逐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金融服务和竞争不充分问题。最后是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及服务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问题。
4、从根本上讲,农村金融小型化、分散化需要贷款发放要小型化、分散化,而这不必然要求经营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即使在农村地区,必要的规模在维持银行信誉、防止挤兑、获取低成本资金等方面均大有用处,规模过小的银行遍地开花,会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
四、塑造村镇银行全新经营模式
据相关资料介绍:针对村镇银行机构规模小、业务简单的特点,村镇银行等农村地区新设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一是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行,可只设董事会,不设或少设专门委员会,其董事长可兼任行长。二是信用合作组织可不设理事会。三是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层可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并实施监督。在此基础上采用县市级村镇银行和乡镇级信用合作组织共同经营的模式:由乡镇级信用合作组织作为一线吸纳组织成员的储蓄存款,各个乡镇的信用合作组织的存款统一存储到县市村镇银行,由县市村镇银行统一调度安排在各乡镇的放款额度,乡镇一线的信用合作组织负责放贷对象的情况调查和催收贷款,在县城和所辖的各乡镇之间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用少部分的资金启动该方案,将各乡镇农民手中的资金汇集在县市村镇银行,通过银行正规信用资格评估审查,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市县辖区内各需求者手中,合法收取贷款利息。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农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等形成多元竞争格局,村镇银行要在如此竞争激流中生存,必须实施系统创新模式,以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方式,提供有差别的金融服务产品。
(一)打造核心竞争力。
村镇银行要能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新型农村资金供给。村镇银行服务于新农村的着眼点,也应该主要体现在“新”上,就是要用新金融工具、新金融技术、新金融产品、新金融服务、新金融机制重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农村的资金供给模式应该是“供给优先”为主导,“需求追随”为辅助,前者主要适用于农民种植、养殖业,后者适用于已具备了一定生产能力的农村优势产业。
(二)创新服务手段,确立错位竞争战略。
目前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发展农村金融模式的难点在于金融服务的小型化、分散化与规模化的低成本之间的悖论。村镇银行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营业范围内的信贷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变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创新信贷手段,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到款管理机制,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入贷款范畴,克服农户联保的缺陷,发挥贴近农户的优势,抢先占领农村地区优质领域和巩固长期的优势地位。
(三)金融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应该积极探索支持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探索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商家协会联保等贷款方式,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将其延伸到农村各个个体经营户,对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实施动产质押贷款。同时实施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服务方式,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者见的联动。建立多层次的抵押质押。
随着首批村镇银行挂牌开业, 中国解决农村贷款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尤努斯在孟加拉国“穷人银行”的影子也在中国渐显清晰。完全市场化的新的村镇银行,肯定会有更好的前景。伴随着农村金融的日益完善,农民、农村、农业都必将受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