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研究

2009-12-07 02:57刘峻玮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家庭

刘峻玮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处于经济体制重大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危害性逐年增大,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可见,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恶化趋势。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多起让世人震惊的中学生犯罪案件,这应当引起教育界、犯罪学界的关注,促使我们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界定。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搞好青少年德育建设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工程,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保障,他们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影响其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方面的重大社会利益,我们必须积极防范,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涵义。

违法是指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公民或组织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应该追究的行为。其构成要素是:

(1)青少年违法必须是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是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不作为,也可以是法律禁止的积极作为。在青少年违法行为中,常见的是小偷小摸、打架等。

(2)该行为必须是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是被认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3)青少年违法必须是出于故意或过失,即主观上有过错。所谓故意是指青少年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一定义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犯罪,为划分罪与非罪提供了总原则。

2.特征。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具有三个特征:

(1)它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它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3)它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处罚性。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放在全国大的背景看,尽管所占比例小,但绝对数量的增加却不容忽视。综合有关资料,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青少年违法犯罪种类相对集中。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种类相对比较集中,绝大多数案件是侵犯财产、侵犯人身权利和性犯罪案件。侵财型案件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居于首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共性的一种表现,况且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各种物质利益需求比较旺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部分青少年认为现在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金钱才是真的。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一旦经济吃紧,便将贪婪之手伸出来,有的青少年则见财起意,顺手牵羊,不计后果,还有的因为家庭贫困,不能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而导致其铤而走险。

2.青少年违法犯罪主体呈多样化。

当前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违法犯罪主体已呈多样化格局。从学历层次上看,既有高学历人才,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这为我们的犯罪预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佼佼者,他们思想较为成熟,文化层次较高,处理问题比较冷静,违法犯罪人数比例较社会青年要小,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逐步增大,这个问题值得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从性别上看,违法犯罪主体不仅有男生,也有女生,且女大学生犯罪引人注目。近期女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大大提高了女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的比例。女生违法犯罪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盗窃罪和性违法犯罪上。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犯罪率也随之大幅度上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及互联网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有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比如单亲家庭的增多、应试教育体制的积重难返、网上黄色瘟疫的泛滥以及党内外各种腐败现象等等。

(一)青少年自身主观的原因。

1.青少年的人格缺陷。

青少年自身的不成熟性,是青少年道德观产生变化的内在原因。当代青少年自身道德观不成熟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活跃,但又涉世不深,阅历太浅。有些青少年容易被一些貌似新颖的思潮所吸引,对前辈的传统观念轻率的作出否定性的评价;也有些青少年缺乏高层次的辨证思维的熏陶,对未知领域,容易在非此即彼的单向线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这两极中摇摆。

(2)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差。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对自我的发展更为关切,要求更为迫切,自信心、自尊心和好胜心也更为显著。

(3)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还不够稳定。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兴奋性与细腻性并存,以兴奋性为主;波动性与稳定性并存,以波动性为主;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以外显性为主。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但认知结构和自我评价能力相对滞后,对外界事物难以迅速在认知上加以同化,因此,很容易对环境作出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相当多的青少年对有兴趣的事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兴趣不大的事往往冷漠相待。

2.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从依靠政策办事到依法治理国家,对青少年也加强了法制教育和宣传。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在中国还是权大于法,因此,法盲比比皆是,青少年也不例外。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强国不重视教育,没有一名开明领导不关注教育的投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他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德育培养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其意义影响深远。

1.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代的学生是生活在一种立体化的社会环境,他们的信息量之大、信息来源渠来为数不多的校纪处理,基于某些考虑,不能及时公布于众,从而不能使得他人从中受到警示。目前,某些歪风邪气难以得到有效制止与根除,可以说这是主要的原因。

2.校园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腐败存在于青少年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在高校招生时,腐败现象就屡见不鲜,很多学生就是凭借着金钱和关系非常顺利的进入高校。在学生进入校园后,校园腐败也总是伴随其左右,不仅仅在平时的管理上,在平时的生活上,在重要决策方面更是多见。如评优、入党问题上不同程度存在不公平和腐败现象,还有在推荐工作时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校园腐败对我们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化有着巨大的破坏作用,是导致青少年学生将来走向犯罪的导火线。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父母素质在孩子的成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在家庭中直接或者间接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健康心理教育。有关犯罪学家指出:不稳定的夫妻关系、创记录的离婚率、父母酗酒、缺乏学习榜样和理想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西方国家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家庭问题非常严重。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

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是刑事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依靠司法过程,也要配合更有力的社会综合治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长期持久的对策系统。

(一)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是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之一。

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防线,学校教育确实不是万能的,但青少年没有学校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在这里不仅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要学会做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这个期间形成并逐步发展的,所以说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关键。

1.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健全与否,与法制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他们健全的法制观念,正确的法律意识,学法、知法、懂法、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形成是由外部影响长期不断地作用于个人的过程,心理素质是否健康,主要取决于主体受到什么样的外部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3.强化校园管理。

校园管理是一项育人工程,是更为具体、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意义重大。加强校风校纪建设,造就育人环境。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处分要合理,要便于操作,同时应严格执行。

(二)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功能是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石。

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进行家庭教育,第一,教育内容要全面。既要注意智力培养、能力训练,又要注意社会道德教育、生理知识讲解,更要进行法制教育。第二,教育方法要得当。家庭教育方法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极大,只有采用“爱而不溺、严而不格、一贯要求”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神”。第三,把握教育时机。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从年龄实际出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素材为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启发和诱导,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1.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建立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家风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表现中所形成的风气。在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其本源是家风的影响,正家风,对社会而言即是治青少年犯罪之本。树立良好家风,不仅强调正面教育,而且包含了同有害影响的斗争。提高孩子对不良意识和风气的认识界限,提高自防能力,是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另外,还应当重视(下转第4页)(上接第33页)“家庭网”的教育作用。所谓家庭网,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组成的社会网络。每个家庭都有一定范围的家庭网,它是单个家庭的扩大。家庭网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一个家庭要善于利用、依靠亲属协助和支持自己对未成年子女教育和保护,而尽量避免和减少家庭中的消极影响。

2.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归属感和依恋感,在家庭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联系,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所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三)高度重视社会教育是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力保证。

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社会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全面发展了,才能说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青少年社会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战略选择。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生活得更幸福,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在我国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少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少年朋友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寄语,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求,需要全社会改变观念,付诸行动。

四、结论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的青少年由于出生和成长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属于“跨世纪一代”,无论是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还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与父辈相比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纷繁复杂、动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及青少年自身的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中,这一代青少年由怀疑、对抗、反叛,转向反省、沉思,最终融入社会中去,担当起发展自己,促使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我们相信,只要中国社会稳定,经济能保持持续增长,社会各方面以坚持引导青少年确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变,“跨世纪一代”青少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奋斗目标将朝着更加科学、文明和现代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

参考文献:

[1]Oershen Kaufraaz.The psychology ofshame:theory and trealmenl ofshame-based syndrome$.1989 by SpringcrPublishing Company.

[2]Emile Durkheim:Moral Education,2002,Doverpublications.

[3][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新江教育出版杜,2000.

[4]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6]张人杰.大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升瑞祥,沈晓良.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舨社,2004.

[8]刘正鸣.网络犯罪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谢彤著.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定罪与置刑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家庭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Televisions
家庭“煮”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环境犯罪的崛起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