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涛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这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学校工作应把育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见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不是外加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如讲微观粒子运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情况.学电磁学时,介绍我国上海是第一个建成磁悬浮列车的城市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也要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辉煌成就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克服和防止学生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倾向,激发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二、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锤炼学生拼搏意志
法拉第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焦耳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证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居里夫妇经过四十五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才从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公分氯化镭;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周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两年多反复实验缜密计算才正式移出.枚不胜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
三、列举名家育行,教育学生做“真人”
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被称为“大科学家”,然而他的后半生,由于坠入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几十年里毫无作为,甚至阻碍了科学发展,可见科学世界观多么重要.二十世纪初,年仅二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突破旧束缚,以创新观点,建立了“相对论”,驱散了物理学上空的朵朵乌云,使之进入近代物理学阶段,成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新家.哥白尼在传统势力的白色恐怖下,珍藏了以日心说为核心的《天体运行论》手稿三十六年.布鲁诺因积极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判终生监禁.然而,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日月共存.居里夫人虽长居法国,但当她历尽辛苦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为了纪念他的祖国——波兰,她起名为“钋”.她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由于镭在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好多人高价买她的专利,可她却义正词严地回答:科学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无偿地奉献给科学事业.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需要巨大的动力,瓦特顺应社会发展,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对电的需要日渐迫切,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二十世纪,人类能源问题又亟待解决,核电站便在好多国家建起.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就应该是我们选择奋斗目标的前提.
四、培养学生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
物理学是物理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虽然物理学定律几乎都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但每一个概念的形式,每一条定律的建立往往经历了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艰苦积累.众所周知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并不是落地的苹果偶然从脑海里打出来的.从哥白尼到开普勒,从伽利略到胡克直到牛顿不知有多少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即使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顿,对引力的研究也长达20多年.
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以阐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但任何物理理论也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可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发明创造的艰苦过程.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做了四百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为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竟先后利用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进行实验.结合物理学史,介绍先辈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介绍他们在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中起重大作用的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它们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让这些宝贵的内在思想品质,成为学生崇拜和效仿的榜样.通过这样的教育提高学生进一步重视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树立和强化求真务实的作风.
德育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教书的过程必然是育人的过程.物理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