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

2009-12-03 08:25褚景春吴素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理事会校企电力企业

褚景春 陈 溪 吴素华

校企合作是华北电力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学校主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社会、区域及行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人才、智力、信息资源,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脉搏,捕捉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凝练和发展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增强了学校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进程中,战略性地选择了“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把校企合作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此助推学校作为电力高科技重点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促使产学研强力结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多年来,学校努力搭建以大学理事单位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为主力、广大能源电力企业为普遍联系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大学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以大学理事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伴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是一所以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了保持电力学科特色、满足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在教育部和7大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6月成立了校董事会——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学校。2006年,作为董事会的延续,学校成立了理事会,仍由这7家电力企业担任理事会成员单位。

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理事会成员单位筹集资金,支持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等全面发展:支持“211工程”建设,并对服务于电力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学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与联合攻关,吸纳学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推荐企业高水平专家到学校兼职或兼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支持学校建立专兼结合、体现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师资队伍;协助学校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社会实践和科技项目实验。

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批电力事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理事单位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在学术、师资、实验室等方面的优质资源,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和高层次培训,结合理事会成员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提供各种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训等教育服务,做好理事会成员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围绕电力科技发展进行原创性研究,加强校企双方的科研合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和支持,为电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以校理事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使学校有效地融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创新体系。5年来,理事会共为学校筹资1.935亿元,开办各类培训600多期,赢利近3.5亿元,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经费超过7亿元。

二、探索以战略合作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在与理事会成员单位构建全方位合作平台的同时,积极加强与理事会成员单位下属集团公司和其他大中型电力企业的合作,不断签署各类战略框架协议,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化合作平台。

依照校企战略合作模式,学校先后与国电电力、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公司、华北电网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科技、培训1等方面开展合作。2006年,学校作为主要签约单位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集团签署了“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带动我国相关行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三、校企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在强调注重实践、增强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还积极尝试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人才,让企业参与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企业选聘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就业环境。学校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部分三年级学生通过“双向选择”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学校学历教育、1年的企业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根据学校本科培养计划和企业专业培养要求共同制定。学生四年级的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设,除原专业课程外,还要按照企业要求增加若干课程,学生毕业后按意向书约定就业。增加的课时一般为500学时左右,学生不需要为此增加额外支出,而且还能更早地了解企业,学以致用。目前,学校已连续4年为该企业联合培养120余人,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满足能源电力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充分利用能源电力企业的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除了拥有校内学业导师外,还能接受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的工程指导。学校与武汉高压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网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等十几家单位共同开展了研究生培养合作,进站研究生已有数百名。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技术改造等,不仅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富有创新精神。学校还积极物色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兼职教授,一是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进课堂,二是把企业的科技难题带给学生去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能源电力企业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在培养体系中突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企业进校园,通过开展学术讲座、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良好氛围。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首航——艾启威股份有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等企业纷纷在我校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学校提出“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工作原则,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这种紧密、高效、广泛的校企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双方核心竞争力的共同提升,使双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找到了一条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校经费结构的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大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理事会校企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职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