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立校 特色发展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09-12-03 03:41杜玉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办学学科

杜玉波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缆大学发展全局,这是求真务实地确立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首要的是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和质量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新的阶段,明确新的思路和任务,保持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坚持走质量立校和特色发展之路。

一、认清新阶段新特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变规模发展为质量发展,变外延发展为内涵发展,确保教育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说,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学校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仅列举几个数字看,学校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已获得国家三大奖33项,是“九五”期间的4倍多,特别是2007年获得全国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08年又获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圆满完成了某重点型号的研制定型任务;是目前获准独立筹建国家实验室的7所高校之一,成为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以长江学者和杰出人才为代表的高端人才数量翻了近两番;占地面积翻了一番,建筑面积翻了一番;2007年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的称号。这些充分表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可置疑地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阶段。

在新的阶段,学校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高端人才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质量建设成为学校竞争取胜的主线;三是重大战略专项成为学校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四是国家实验室成为学校强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五是理工互动、文理结合成为学校品质提升的战略举措;六是产学研合作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认清新阶段新特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统揽全局,在机遇中察觉挑战,在顺利中预见隐患,这是实现“由大变强”新目标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把握新思路新要求

1.发展理念的坚定性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好字优先,好中快进;学校既要有大楼,又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这些都是近几年来我们办学实践的辩证思考,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在发展思路上,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特色、创新”为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瞄准需求、整合资源、促进融合、创建一流”的工作方针,服务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服务军民结合,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办学的核心,始终把强化特色作为生存的命脉,始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动力,始终把培育大学文化作为不懈的追求,推进从拓展办学规模到提高办学质量的转变,推进从培养常规型科技人才到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转变,培养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人才,实现“建设航空航天特色鲜明、工程技术优势突出,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在发展路径上,要强化国防特色学科,拓展学科覆盖面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提高育人水平和创新能力;集聚优秀人才和培育创新团队,发挥人才的潜力和团队的创造力;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继承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国际合作的强强联合、强项合作,实现国际合作的高起点、高水平;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与此同时,要统筹国防特色与新的领域,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统筹基础研究与前沿高科技研究,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学术资源与基础条件,实现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同步提升;统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形成学校发展整体合力。

在推进科学发展上,要善于把理论问题实践化、复杂问题简洁化、合理问题合法化。几年之后学校发展得怎么样,主要是看我们服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军民结合和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与水平,以及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在思想和技术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发展理念的坚定性和办学思路的科学性是决定性因素。

2.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学科是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术声誉的体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科学研究的载体,是人才队伍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科建设的思想就是办学的思想,综合实力的排名实质上就是学科的排名。

现在,要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三期建设,这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其意义绝不是一项工程、一个项目的范畴。对于我们来说,要借鉴二期建设经验,规划好三期建设,瞄准国际一流学科,重点解决学科水平还不够高、高水平学科还不够强的问题;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学科布局还不够合理、学科数量还不够多的问题。

学科发展的策略,概括说来就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面要广,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要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要多。结合“211工程”三期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即捆绑强势航空科学与技术方向,做大航天优势科学与技术项目,扩展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面向,发展电子使能和飞行控制的核心内涵,融合通信、电子和交通运输学科方向,强化飞行器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复杂构件先进制造科学技术,新建力学——生物学——化学交叉学科方向,力建面向航空航天需求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方向,创建航空宇航法制管理研究方向,加强大规模复杂系统优化、决策和管理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特色优势学科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培育出若干个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学科潜在实力建设,为“十二五”学科考评和增补做准备,抢占学科必争的制高点。

3.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质量立校”思想的首要任务。要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扎扎实实推进“质量工程”。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管理的“管”形成的有机整体,教学改革实质上要加强“教、学、管”三方面的“综合治理”,要继续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和“拓宽基础、瞄准前沿、建设团队、自主创新”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方针,重点倡导和实施“严进、重教、优出”的质量管理模式,其中严进是前提,重教是核心,优出是目的。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实行启发式教学,探索建立创新教学试验区,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4.高端人才的培养建设

一代人才、一代事业。大学没有比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更为重要的工作。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一批高端人才。谁拥有高端人才,谁就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队伍建设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不是一般人才的补充,而是高端人才的紧缺,特别是中青年高端创新人才的紧缺。对于高端人才,要着力构建和完善结构、目标、政策、项目4大体系,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引进、培养和使用并重。在引进上,要围绕学科建设和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分轻重缓急进行规划,面向海内外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统筹引进。从长远发展看,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抓紧选拔、培养一批30岁左右的有潜力的骨干人才,特别是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和生活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特殊阶段”。发展要以人为本,人才要以用为本,对于个人来讲,人才越用越聪明;对于学校来讲,人才越用越多,越用越强。

团队是造就高端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学科交叉与创新的载体。在允许自由研究和探索的同时,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研究原始创新为目标,以重点实验室或创新基地为依托,创建具有创新精神、结构合理的优秀学术群体和创新团队。

一个优秀的团队,高素质队伍是基础,先进创新平台是保障,科技前沿理念是动力,高端领军人才是关键,和谐文化是根本。现在看来,团队的高端领军人才、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团队评价激励机制改革3个方面尤为重要和关键。我校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已展示出强大的活力和冲击力。

5.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创新

产学研合作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已成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对办学理念的提升。

北航的诞生凸显了产学研合作的特色,办学实践也孕育了产学研合作的传统,新的阶段强化了产学研合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一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多经历了由项目合作到建立联合实验室,再发展为联合研究中心或基地,最后形成战略联盟的渐进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在于树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的推动力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持久的推动力是使产学研各方成为利益共同体。二是以基础研究为动力,共同创新科技成果。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模式中,要瞄准国家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研究,注重开发共性关键技术,产学研三方各司其职。三是以核心技术研发为先导,共推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技术研发越来越成为当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对核心技术的把握来源于对生产实际的深刻了解,其研发要瞄准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力度。四是以行业人才发展需求为目标,共建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要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立足国际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高层次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为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人才的知识更新提供支撑和服务,用心打造领军人才,培养关键人才。

概括说来,产学研合作靠需求来拉动,靠项目来牵引,靠机制来运作,靠技术来支撑,靠平台来保障,靠市场来推广。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发展模式的继承和创新,是重大科研项目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形成重大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既促进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又促进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6.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度拓展

封闭办学是没有出路的,一所国际知名大学,永远处于开放状态,开放是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围绕发展,服务学校“国际知名”战略目标,统筹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开放意识,由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转变;强化发展意识,由一般性的国际项目合作向高水平、深层次的高端国际项目合作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由一般外事接待向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转变;强化策划意识,国际交流与合作由教师自发开展向院系整体规划转变;强化全局意识,由部门单一管理向全校各部门参与管理转变。

为此,我们要坚持高起点的交流与合作,同国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强强合作、强项合作,有针对性地向世界各国的名校、名实验室、名导师派出留学人员,大力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力度,积极聘请国(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广揽优秀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提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推进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体制机制改革的推动力

从根本上说,以转换体制机制和提高效益为目标的管理改革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根本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现行领导体制,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表决制和决策后的负责制,尤其要处理好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治学作用。建立精简、高效和服务型的机关管理部门,对院系逐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由行政性管理转向服务性管理,实行“院系为实体”的机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按照一流大学的程序和规则,积极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选聘制度、履职考核制度和薪酬改革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新机制,实质性推进人才特区、财务特区、学科交叉特区和国际交流特区的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坚持德才兼备和以德为先,坚持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坚持任期制和换岗交流,坚持培养和使用并重。干部选用重在一贯表现,重在多岗历练,重在实际业绩,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荣誉,给不干事的人以危机,把“多说怎么办,少说不能办”的干部放在重要岗位上,把最放心的干部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探索渠道畅通、形式多样、措施有力的干部培训制度,培养思想新、眼界宽、思路远、胸襟广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工作上清清楚楚,作风上勤勉敬业,生活上清清白白。

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抓住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理顺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建国际化、规范化、高标准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把学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强做大。

8.大学文化的培育发展

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沉淀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凝聚着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追求。大学作为文明交流的桥梁纽带和思想观念创新的源头,日益成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孕育时代先进文化的摇篮和基地。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精神文化,爱党爱国,服务人民;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对违反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批驳,决不能让其占领讲台、误导学生。按照中央的要求,学校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处级建制,专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要继承和弘扬北航精神,秉承校风校训,倡导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高度重视学术文化建设,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实践,坚持诚信治学,培育民主的学术风气,形成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师,关爱学生,把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

和谐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民心相连,与发展相伴,与文化相依,与稳定相存,倡导和谐是大智慧,追求和谐是大境界,做到和谐是大本事。要通过发展来实现师生的根本利益,通过建设来满足师生的直接利益,通过统筹来协调师生的群体利益,通过帮扶来解决师生的特困利益。

三、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1.尽快适应学校隶属关系的变化

北航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隶属关系变化,而是扩大了领域,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开阔办学的境界和视野,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军民结合融入到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中,既要强化国防特色,又要积极进行专业延伸扩展,向工业领域、信息产业领域和其他领域发展。

2.加快国家实验室的筹建

筹建国家实验室,是学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承载着学校的半壁江山,涉及多个学科的资源整合,要根据“瞄准一流、统筹规划、分块实施、加快推进”的原则抓紧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要服从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个人、院系与学校的定位都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走向。通过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把现有的学科力量凝聚起来,把后劲不足、特色弱化的学科带动起来,实现特色发展与实验室建设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当前,人才和机制仍然是困扰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两大难题,没有叫得响的一流领军人才,没有新的运行机制,国家实验室建设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按照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的标准,做好规划与建设,落实特区政策,启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积极介入大飞机重大专项

国家已正式启动大飞机重大专项,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参与大飞机重大专项,是学校战略层面的问题。我们要以学校为整体,认真开展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以特有的优势和技术成果,从技术层面与对方保持密切接触,选准参与大飞机重大专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参与大飞机重大专项,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计较眼前利益和一时一地的得失。要在参与推进大飞机重大专项过程中,加强多学科集成,不断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形成学校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研究优势。我们不仅要获得项目和经费,而且要使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乃至人才培养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统筹以沙河校区为主的校园建设

学校的校园建设经历了“拆建结合、全面治理;内外结合、延伸发展;管建结合、打造精品”3个阶段,目前已进入以沙河校区为主的新的建设时期。要按照 “一流标准、一流设计;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总体思路,统筹沙河校区的建设。沙河校区的功能定位:由基础教学扩展为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把国家实验室作为建设的重点,同时处理好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的关系,加快建设速度,打造百年建筑精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教学科研条件的保障力度。■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产学研办学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