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谈领袖养生

2009-12-03 08:25李光彩
党史文苑 2009年19期
关键词:毛主席延安毛泽东

李光彩

古往今来,人们非常重视养生问题,特别是帝王将相,为了长生不老,对养生乐此不疲。

养生者,乃保养生命也。这是来自道家的“重命养生论”。其代表人物老子(名李耳)曾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但“我命在我,不属躯体,重命养生,乐生而恶死”。可见,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健身体、延长生命。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思想几乎涵盖整个人文学科。他是否重视养生?他的养生理念和目的与古代帝王将相有何不同?

笔者是青年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毛泽东的亲属李讷、刘松林和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侯波等,请他们谈谈领袖养生问题,以加深我对伟人毛泽东的了解,为今后成功演出毛泽东,进一步充实自己。李讷等同志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毛泽东的养生之道,从中可以了解伟人毛泽东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毛主席不讲养生。要说养生,他在革命的征途上‘小憩,其情融融,也算养生吧!”

笔者于2009年7月22日来到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家中拜访她,向她请教毛主席的养生之道。

李讷,毛泽东与江青之女。1940年生于延安。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与毛泽东一起转战。195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读书。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报》任编辑。1967年后,任毛泽东的联络员,负责了解北京各大学“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展情况。1974——1975年,先后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1976年10月后,由中央办公厅安排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独家小院,与儿子、保姆同住。70年代后期与昆明军区某军分区参谋长王景清结婚。

当我到达李讷阿姨家中,开口问到她最近的身体状况时,阿姨爽朗地笑着说:“还是老样子,死不了,没事。”她的语言风格,颇像毛泽东,干脆,爽朗,毫不忌讳“死”字。而不像有些老年人特别忌讳说“死”。李讷阿姨是那样的洒脱,即使身体不适,也没有给她带来精神的负担。

笔者前些天从李讷爱人王景清那里得知,李讷阿姨住院了。现在看到阿姨的精神面貌如此之好,不禁使我想起了毛主席曾经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话:

“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毛泽东还曾无不轻松地对蒙哥马利说,自己的死法不外乎五种:第一,有人开枪把我打死。第二,外出乘火车翻车、撞车难免。第三,我每年都游泳,可能会被水淹死。第四,就是让小小的细菌把我钻死。可不能轻视这些眼睛看不见的小东西。第五,飞机掉下来摔死。风趣,幽默,开朗,是毛主席的性格。

当我问到李阿姨,毛主席是如何养生的,她说:

“他从来不讲什么养生,主要是工作、吃饭、睡觉这三部分。吃饭不讲究,很简单。睡觉不太好,主要是工作。”

她充满深情地回忆着自己童年时代在爸爸身边时的情景,告诉我说:

“记得有一次,当时我们还在延安,爸爸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休息,但又怕打扰他,就让我去找父亲出去散步,让他借此休息会儿,我照办了。

“有一天,爸爸忽然对我说:‘你看,你开始散步时拉着我一根指头,现在能拉着我四根指头了,你长大啦!后来我经常看到父亲牵着我的手、我拉着父亲的手的照片。

“爸爸这样温情脉脉地拉着女儿的手,在革命的征途上‘小憩一会,其情融融,其乐融融,这也许是他的养生之道吧!”

透过毛泽东对待生命态度的言谈举止,我们不难发现,他是那样地洒脱、豁达和幽默。他的人生态度,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女儿李讷。这其实就是毛泽东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不讲养生的养生,是无产阶级的养生观:生命不止,战斗不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生,只有在革命的征途中,才能绽开灿烂的奇葩,才有意义。

毛泽东的亲属刘松林:毛泽东诗词抒情益养生

刘松林,原名刘思齐,毛岸英妻子。1930年出生于湖北,其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3天,就开玩笑说:

“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

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竟然成了事实。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在毛泽东同意下去了苏联留学。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1961年秋天,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后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坎坷,刘思齐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工作,直至退休。刘思齐对毛泽东的养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诗词抒情益养生。

笔者第一次与刘松林见面是在2006年12月海南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3周年活动中。由于平时比较关注革命历史,“刘松林”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的印象很深。我对她老人家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见到刘阿姨后,她随和自如的精神风貌,让我倍感亲切。

谈起毛主席,刘阿姨一直称呼他为“父亲”。她深情回忆着。并道出了为什么一直叫毛主席为父亲的缘由:

“主席对我特别好……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时我在延安,我当时才7岁,参加主演了一部叫《弃儿》的戏,扮演一个共产党员的遗孤。由于和角色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我演得比较投入。主席看了后,马上派人叫把演戏的我叫来。当他得知我的父亲是已牺牲的刘谦初后,当即认我做干女儿。从此,我一直称呼毛主席为‘爸爸。”

之后,笔者多次见到刘松林。2008年10月,我们还一起上井冈山参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庆典。阿姨对我塑造青年毛澤东寄予厚望,曾向导演力荐我扮演她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的青年毛泽东。这种关爱和期望,成为我努力奋斗的动力。

当我向刘阿姨问起“毛主席的养生之道”时,她却说:

“现在很多人都讲主席的什么养生,其实他老人家是不讲养生的。他一心都在工作上,哪有时间和闲情讲什么养生。他有点时间,还是用来看书学习。他爱好古典文学,不仅爱看,也爱写。1959年8月,她在写给我的信中就讲到了李白的诗《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说:‘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到消愁破闷的作用。这也是一种抒情的方法。”

现代医学证明,要想获得身心的健康,对于积压在

心中的情感和情绪,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排泄。如,有通过运动方式排泄的,有通过对象倾诉疏通的,有通过读书写文章宣泄的,还有较雅的是读古典诗词、填写古典诗词的,等等。方法和形式各异,但最终目的是要人的心情畅通,心情快乐,健康身心。刘阿姨虽然与李讷阿姨所讲的一样,毛泽东并不讲究养生之道,其实,刘阿姨所讲的,道出了毛泽东的另一种养生之道:诗词抒情益养生。

年近八旬的刘阿姨气色非常好,她还对我讲到她个人的养生经验:“平时我也不爱出门,就是在家多做家务活。老年人应该多动,我就喜欢做家务,活儿也干了,人也锻炼了。”这可谓是刘阿姨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家侯波:与毛主席在一起就是养生

笔者早已与侯波老人的儿媳约好去拜访侯老的时间。临行,天公不作美。早上起来大雨不断,但已与老人约好怎能失信?于是,我冒着大雨乘车向老人住处驶去。到家中一见面,阿姨就开玩笑地说:“今天下这么大雨,以为你们不来呢!好,风雨无阻啊!”我说:“这都是老前辈的革命斗争精神在感召着我们,这点小雨不算什么。”

阿姨热情地请我们进入客厅,古香古色的屋内,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客厅左边是一排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类书籍,其中有两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一张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到侯老和徐肖冰老人家中看望二老;另一张是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徐肖冰老人。正是因为二老对中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新闻电影摄影事业的巨大贡献,所以才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敬重和关心。毛主席在延安的大部分经典历史照片都是徐肖冰老人拍摄的。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经典历史照片是侯波老人拍摄的。两位老人曾经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经典的历史瞬间,成为永恒的珍贵历史资料。

片刻,阿姨搀扶着侯老慢步走入客厅。一见面侯老慈祥地笑了,我快步上前搀扶着侯老坐下。虽然侯老今年已86岁高寿,耳朵还有点背,但那双眼睛还是那么的有神。侯老和善地请我们坐下。我深切地问候老最近身体的状况,老人说,“好,儿子和媳妇很孝顺,天天要麻烦他们照顾我。”说话问,侯老的儿子捧出一本大而厚重的相册,请我们看。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欣赏,前半部拍摄的是解放战争时徐肖冰老人的经典摄影作品。这些照片都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记录重要历史时刻的宝贵资料,倍感亲切和珍贵。侯老和她的儿子一一翻给我们看,并为我们详细介绍照片上的人物和历史背景。老人的记忆力虽然已经大大减退,但对那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丝毫没有减弱,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话匣子一打开,对于自己参加革命后的非常经历,娓娓道来:

侯波,1924年生于山西省夏县一个阎姓家庭,后来曾用名阎锋,“侯波”是她到延安后取的名字。由于家里发生了一系列悲惨变故,侯波13岁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8年,14岁的侯波与自己年龄一般大小的几个人从山西中条山一路走到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延安后,她被组织分配到保卫处工作。南于年龄太小,经组织批准,她进了安塞县吊儿沟边区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侯波考上了延安中国女子大学。1941年8月,女大和青干校、陕北公学等合并成立延安大学,侯波转入此校。毕业后,她先进入中央医院做护士,又去妇女合作社工作,还被派到附近农村做群众扫盲工作。1941年夏天,在中国摄影业上已作一定贡献的徐肖冰,经人介绍认识了刚进入延安大学的侯波。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1942年2月,26岁的徐肖冰与18岁的侯波在清凉山下电影团的窑洞里结为夫妻。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从延安抽调大批干部去东北从事土地改革和剿匪,侯波夫妇亦在其中。组织上任命侯波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刚开始对摄影一知半解的侯波,在东北那些年中,与制片厂的工人、技术人员朝夕相处,学到了不少摄影技术,加上徐肖冰的点拨,她很快就掌握并熟悉了这门技术。1949年中央领导人搬进中南海后,侯波就被提升为中南海的摄影科长。

侯波是上天安门城楼的唯一女摄影记者。她拍下了开国大典上很多经典的历史照片。之后,作为中南海专职摄影记者的侯波就开始跟随毛泽东行走于大江南北。1961年夏,侯波离开中南海去新华社工作。临行前这一别,竟成了侯波与毛泽东最后一次近距离地面对面说话。

当我们正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些经典照片时,一张新奇而陌生的照片跳入我的眼帘。这是毛主席与侯老、徐老的合影。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是很正常的事,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为什么站在左边,而不是站在中间呢?正当我思考时,侯老主动地给我们讲起了这里面感人的故事。

侯老深情地回忆着:

“1949年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搬进中南海后,我被提升为中南海摄影科长。其实这里就只有我一个光杆科长。当时因为工作需要,徐老和我也搬进了中南海,与领袖们做起了邻居。这年春天,徐老和我及新华社的摄影记者陈正清等在香山拍摄毛主席会见苏联代表团的过程。

“会议结束,送走客人后,毛主席招呼我和徐老等谈了一会,又主动地提出和我们合影。我们一听,兴奋得不得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想不到的好事、幸福事!

“当我们请主席站在中间时,他却谦和地对我说:‘你站中间……对于我这个二十五六岁的摄影记者来说,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站中间的。这时,主席笑着说:‘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于是我只好站了中间。

“这张照片拍出来之后,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从未拿出来让人看,一直珍藏在家中。照片真情地体现了毛泽东‘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平等观点,对于我们妇女来说,是莫大的关爱和荣耀。”

之后我们又看到了1952年刘少奇、王光美及其孩子的照片,侯老也是站在中间。还有一张是周总理夫妇在西花厅与摄影界人士共进午餐后的合照,总理和邓颖超都是站在众人两边。

经历这些,我似乎突然明白了:领袖为什么伟大,凡人为什么不凡?透过候老的眼睛,我看到了她对领袖们深深的敬意,对逝去日子的美好回忆。

今天的最新健康学研究成果表明,美好的回忆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侯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与毛主席在一起,就是很好的养生!

当我问到毛主席的养生时,侯老潸然泪下。

现在社会环境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时。作为一代领袖毛泽东,人们对于他的养生文化也是充满好奇。众所周知,他从青年到老年一直酷爱游泳、登山等体育运动。但对于其他方面我们却不甚了解。带着这个问题,便向侯老请教主席的养生之道。当问到这个问题时,侯老激动地说:“主席的生活极其简单,吃东西也少,工作起来有时一天就吃一餐,这一餐不像我们今天吃的大餐。他吃得很简单,工作十几个小时,饥时就冲吃些麦片,辣椒就是菜了,吃饭后不像现在人要吃水果……”

说到此,侯老突然哽咽起来,接着说:

“他老人家那时不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他没有享一点福。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蒋介石留下的是个烂摊子,一切要从头开始。为了勤俭建国,老人家先从自己做起。看主席生活太苦,工作人员就给他搞些水果吃,还分给我们大家吃,分给其他领导人吃。

“三年自然灾害时,老人家七个月一口肉也没吃。生活也没有规律,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大家都知道主席是要晚上办公的,因为晚上安静,还有就是全国各地文件一般到晚上才能到,其他领导人基本也是这种情况。老人家对茶和烟不离,茶可以提神,烟有助于他思考问题。毛主席对茶和烟的爱好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就像他特别提倡国民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为了更有保障、更好地工作。主席的生活是不拘小节的。有时吃完卫士给他准备的水果后,连手也不擦,就在自己裤子上磨一磨。

“他是大事决不糊涂,小事从不上心。跟他在一起给人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第一次近距离见毛主席时,特别紧张,主席问我是哪里人,徐肖冰说我是山西夏县人。主席对我笑着说:‘你还是关云长的老乡啊!听主席这么一说,我的紧张感就消除了。我不无自豪地对主席说:‘在延安时我就见过您,还听您讲过大课呢!主席说:‘你是吃延安小米、喝延河水长大的,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啊!”

说到此,侯老潸然泪下,激动地说:“这句话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他老人家说的这句话——你是吃延安小米、喝延安水长大的,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对于毛泽东养生之道的了解,既让笔者震撼,又让笔者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深深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与其说他有养生之道,不如说他活着就是为了人民。心中没有了人民,生不如死。这对于我进一步完善毛泽东伟人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为青年毛泽东特型演员,河南焦作市艺术学校影视表演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题图为作者与侯波(右一)、徐肖冰(左一)合影

责任编辑梅宏

猜你喜欢
毛主席延安毛泽东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走进延安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