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走人课堂,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收到了无可比拟的效果。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们常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了一种新的丰富的人机交互学习方式,可以当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在教《海燕》一课时,我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海燕”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海燕的欲望。接下来我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整个海燕的生存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他们更加兴奋。再加上学生对作者背景的理解,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利用多媒体对文章进行多层面的分析,既节省了时间,又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合作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进行充分的沟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加入,随时退出;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利用网络在班内建立了多种交流的平台,有写作组、诵读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网络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从而使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实现了教学相长。
3.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就必须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果哪一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我们就可以找一批符合本课的教材内容的材料充实进去,能让这一课件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那么这一节课肯定能尽显个人风采。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是教材、教参书的克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束缚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自己。
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其目的是通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来达到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设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能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看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记得卡特和米勒指出,“成功的整合,意味着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基本技能的机械训练的传递系统。”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应用而用,有时不必要的或者滥用信息技术,往往会使我们的教学本末倒置,偏离了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仅仅是留于形式,学生不仅不能达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3.整合强调坚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多要素去精心设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一首导入曲的使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曲子的优美;假如是一节音乐课,那就令当别论了。所以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要注意学科特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级的学生理解力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力也就不同,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还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既要迎接这个挑战,又要认真地继承我们前辈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使自己的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从而达到课堂上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