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及其与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生态主义的关系

2009-12-01 02:43
理论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以人为本

曹 飞

摘 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导向,以人为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领域。在人和人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人道主义价值诉求。在人和社会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诉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生态主义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生态主义相统一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生态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34-03

所谓“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亦即以人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原则,在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诸领域中,以人为本都有其具体体现。

一、在人和人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人道主义价值诉求

人和人的关系,就是个人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社会中介而发生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和社会是互为主客体、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但从根本上说,每个人都是主体或目的,而不是客体或手段,社会才是客体或手段。这里“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社会为本”而言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的个人(作为个体的人),“以人为本”就是以维护每个人的权益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人的关系。这显然是可取的。而“以社会为本”则是把社会——亦即社会共同体——这一人与人交往的中介看作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这显然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因而是不可取的。可见,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以人为本亦即“人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而这就是人道主义的根本价值理念。

从人道主义的“人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这一根本价值理念出发来对待人和人的关系,必然衍生出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观念:

既然人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那么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由此而言:人作为人,就其内在价值而言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而人与人在人格和人权上进而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上应该一律平等。于是就有了平等的价值观念;人作为人,就其内在价值而言是自我实现的。因而每个人都应该是属自的、为自的存在物,亦即自由的、有个性的存在物。于是就有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崇尚个性自由及人的自由发展等价值观念;人作为人,就其内在价值而言是超越现实差别的。因而人们就应该超越阶级、阶层、行业、城乡、地域、民族等界限而互惠互利、共生共进。于是就有了博爱的价值观念。

人道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内在价值诉求,体现了“人人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或工具)”。而这是从终极意义上来谈人与人的关系的。这就是说,人道主义是人类的崇高价值理想和终极价值诉求。然而,人道主义的实现则是一个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人道主义只有通过人和社会的关系中介才能得到实现。当人们通过人和社会的关系中介来实现人道主义价值诉求时,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必须不断地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当然,这些条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要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也是有条件的。无论是忽视人道主义之实现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那样),还是否定人道主义作为人类终极价值诉求的合理性(如某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那样),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既肯定人道主义作为人类终极价值诉求的合理性,又关注人道主义之实现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现实的、科学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273这段论述至少包含如下几层意思:第一,资本主义社会是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并由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是全民的真实集体,通过资本主义的途径,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价值诉求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第二,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亦即全民的真实集体,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全新社会,是人道主义价值诉求得到全面实现的社会。第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人类崇高价值理想的实现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要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自由、平等、博爱等就不可能实现,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建立全人类的真实共同体—亦即通过共产主义--的途径,人道主义才能最终实现。

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诉求

人和社会的关系,亦即人和社会共同体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上,“以人为本”也是相对于“以社会为本”而言的。 “以人为本” 就是以社会共同体中各个人的共同利益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社会的关系。而“以社会为本”则是以社会共同体自身的利益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共同体有两种:一种是共同体的利益并不体现其中各个人的共同利益的虚幻共同体,一种是共同体的利益体现其中各个人的共同利益的真实共同体。虚幻共同体是凌驾于其中各个人之上、不依其中各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异化的集体。虚幻共同体的发展与其中各个人的发展是外在的、相互反对、相互抑制的关系。在虚幻的共同体中,各个人不能把共同体的力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获得自己的自由。共同体的虚幻成分越多、虚幻性越强,情况越是这样。真实共同体则不同。真实共同体是其中各个人内在的本质力量的延伸。真实共同体的发展与其中各个人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19共同体真实成分越多、真实性越强,情况越是这样。由于社会共同体可能是真实的共同体,也可能是虚幻的共同体,因而笼统地提“以社会为本”是不可取的。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以各个人的共同利益为本,而各个人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真实共同体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存在。因此,要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至少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形成真实共同体;第二,将真实共同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诉求。依此诉求,人们应该在社会交往中求同存异,将各个人的共同利益化为共同体的利益,并不断增添共同体的真实成分、减少共同体的虚幻成分,增强其真实性,削弱其虚幻性,使共同体的利益惠及其中各个人,使共同体的力量成为其中各个人的共同力量,使共同体的发展成为其中各个人共同发展的条件。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道路,就是人们通过形成真实共同体而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充分体现了在人和社会关系上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生态主义价值诉求

就人和自然的关系而言,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自然为本”而言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指的人类,“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显然是可取的。而“以自然为本”则是以整个自然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众所周知,自从有了人类,自然对人总是“恩威并施”,它带给人类的不仅是生命与欢乐,也有毁灭和痛苦。以整个自然为最初出发点、最终目的、最高标准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势必导致反人类的后果,因而是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以人为本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