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毅
一名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许多跳蚤放到一个器皿中,用透明玻璃罩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挡了下去。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把玻璃取下,跳蚤也只能跳到器皿那么高。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就这样被定位在外界设定的蹦跳高度。实验证明仅仅是一块小小的透明的“玻璃”就断送了一批跳蚤的蹦跳“天才”。
由此,我想到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一群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孩子,无形中,我们又为他们设置了多少块“玻璃”?作为一名真正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不仅应该移开挡在孩子学习天空中的“玻璃”,更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尽一切可能地为他们支起乐学、善学、博学的“跳板”,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失为一块激励孩子奋进的“助力跳板”。
一、 关注教材,搭乐学“跳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课外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语文。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有好心情才能写出好作文!”因此,借助凤凰语文网,我很快找到了一块“跳板”——让学生和异地的同龄孩子通信,创设了一个“手拉手”活动的平台,目标锁定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对于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孩子们有着很多了解的渴望,希望交上异地的朋友,情动而辞发,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很快就诞生了,开信封、买邮票、进邮筒……短暂的等待过后,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结识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笔友;通过远方朋友的介绍,了解了陕西的风光、风情;随后的几周,我又抽时间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在通信活动中认识的新朋友、了解到的风土人情、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关注生活,搭善学“跳板”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学期交费,一张假币让孩子们义愤填膺,于是“人民币的奥秘”便成了一堂令孩子们难忘的语文活动课。孩子们拿起了手中的人民币,细细地观察毛主席头像,同时还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三潭印月、东岳泰山、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与此同时,活动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百元大钞”的自述》《火眼金睛辨真钞》等优秀习作应运而生。
节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快乐的,每逢节日,他们相互赠贺卡在学校蔚然成风,临时开展“赠你一言”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撰写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大家热情高涨,创作交流活跃,欣赏了不少格言妙语,还让学生受到了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三、 关注时代,搭博学“跳板”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语文教学也应该让他们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的气息。日益成熟的校园网络,就是一块这样的“跳板”——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语文素材,让孩子们得到“声、像、文”等感性体验,给孩子们提供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天地,为孩子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我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时,提前带孩子们通过网络搜集丰富的资料,通过阅读、观看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的文字、图片、视频,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再如执教《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我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对于文本中的难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让学生点击专题网站上的flash动画,直观的演示和文字说明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更妙的是抓住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秘心理,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次让学生有目的地畅游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鼓励老师建立班级博客,于是孩子们有了尽情吐露心声的地方,家长也有了相互交流家教经验的场所。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课外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如一篇习作、一篇日记、一张照片、一份电子小报,搜集到的有关课文资料等上传到博客,既与同学们分享,也与同学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建议。这都是有利于学生乃至家长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我们相信,只要大胆地移开“玻璃”,给孩子支起学习的“跳板”: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去体验;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那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阔境界将会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我们又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升?
(作者单位: 无锡市新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