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我国政府部门业绩评价体系的分析

2009-11-30 04:33孙立新
企业导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理论

孙立新

【摘要】 对我国政府业绩评价的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反思,对政府业绩评价的内涵进行科学的阐释,以正确把握政府业绩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理论

所谓政府业绩,实际上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政府业绩评价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一、政府业绩评价评价内容

1.评价的方向应该是多向的。既要有自上而下的评估,又要有自下而上的评估,还要有横向的互评也就是同一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互评。包括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多向评估。

2.评价的时效应该是长短结合的。既要有年度评价,又要有任期评价;既要有短期发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又要有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现。

3.评价的内容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有。政府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这并不等于政府运作可以不必计算经济效益,也不等于本地区的经济成就都可以算在政府的功劳簿上。这里要区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因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执行而在其管理辖区内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类是政府内部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因此产生的良好影响即产生的社会效益。

二、政府业绩评价的功能

业绩评价过程涉及人事的变动、政府职能的转变、组织文化的变迁,它是政府行为的诱导机制和动力机制,是推动政府革新的力量。业绩评价对政府行为具有显著的引导、激励、监督和咨询功能,评价的价值选择直接决定一定时期政府行为的目的和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模式,对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政府业绩评价与资源的有效使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政府面临着二难选择,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政府可供调节配置的资源越来越少。政府业绩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业绩评价具有计划辅助功能。政府行政管理计划和具体目标的确定,要以多方面的信息为基础,前一阶段政府的业绩状况是必要的信息,业绩评价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前一阶段的评价结果可以为下一阶段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重要的帮助。

2.业绩评价具有监控支持功能。在行政管理计划的实施阶段,可以对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发现是否有背离计划的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评价而拟订的业绩标准及据此收集的系统资料,还可以为监控提供重要的、现成的信息来源。

3.业绩评价具有促进功能。实施政府的业绩评价,必须对政府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这将有利于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政府提供今后的努力方向,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4.业绩评价具有资源优化功能。业绩评价有助于科学设定目标并根据效果配置资源。在缺乏关于效果的客观资料的情况下,当政府领导人决定加强某个领域的工作时,往往不知道把新增加的资金投向何处;当在削减预算时,又不知道削减的是“肌肉”还是“脂肪”,业绩评价的结果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根据。业绩评价客观上推动了政务公开的进程,提高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为政府改善管理和公民监督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咨询功能,构成了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制度基础。

三、改善我国政府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1.整合现有政府业绩评价活动。基于以往经验和理性分析的现实选择,中国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应当且可能在已有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对其进行系统整合。合理的行动方案应能兼顾成本与效益并尽可能降低成本。最经济的方式是从现有评价方法的改进入手,继续开展政府业绩评价活动以获取政府业绩信息,再根据政府实际情况设计最佳评价机制实施外部客观评价,运用评价的结果并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政府内部的业绩管理,当条件成熟时将政府业绩的相关实践标准升格为法律法规,为政府业绩的持续改进奠定制度基础。

对现有政府业绩活动的有机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全面实施政府业绩评价的成本。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对原有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内外兼具、兼理论与立法并重的政府业绩评价方案。整合的实质是实现了业绩评价资源的共享,为政府自上而下全面推行业绩评价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各地政府提供了交流的虚拟平台。

2.实现政府业绩评价相关活动的创新。基于已有的政府业绩评价活动,可以寻求对一些实践环节实施创新。在进行业绩评价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实践流程、工具方法还是实践规模等方面,都有可能应用新理论或借鉴先进经验予以改造,以产生更加有效的实践活动。由于政府业绩评价实践相对开展的时间长、规模大、参与的组织和人员多,而评价过程较少涉及复杂的技术工具,因此创新的难度较小,其公共影响力较大,容易得到公众响应。

3.协调各相关利益主体,力求形成最佳方案。政府业绩评价活动应当综合考虑各相关利益主体(如公众、人大、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审计部门等)的利益需求,在设计实践方案并付诸实践时,应尽量寻求各相关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方式,形成利益均衡。如果各相关利益主体针对政府业绩评价的利益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协调,那么实践如政府业绩评价的结论必然不能反映实情。

4.在思想意识上树立以民为本的业绩观。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由“管理”转向“服务”,评价政府业绩的参照系也不应仅仅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是公众。政府管理所追求的经济、效率、效益、服务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业绩,都是从公众的利益和角度来看待。以公众满意为政府业绩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即以民为本,是有效开展政府业绩评价的必要条件。

5.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技术、预测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政府业绩评价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存储、分析、快速查询得以实现,评价方法更为科学,不仅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信息化也使政府业绩评价的各种信息得以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更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绩效的监督。政府业绩评价的成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广泛、及时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既满足政府业绩评价的信息需求,又满足政府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需求。

6.在制度上提供立法保障。由于政府的公共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性,有国家强制力作为支撑,政府的业绩评价不同于其它领域的业绩评价,尤其是对其自身的业绩评价,没有法律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的政府业绩评价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金平.《浅谈政府绩效管理》.《政法论坛》.2007(2)

[2]赵锴.《我国政府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反思》.《科学论坛》.2007(8)

[3]曹茉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若干问题的探讨》.《广西社会科学》.20 07(1)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