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玲 宋志刚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教育也应当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并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大量高素质、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一、把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职业教育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就业,教育方向、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要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用人需求而定。在教学上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技能的提高、创新精神的激发,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职业和工种岗位的适应能力。
国务委员陈至立2004年曾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应当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教育是同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教育体制必须适应经济体制,这是教育本质规律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牢固树立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理念,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改变专业趋同的现象和一个专业百年不变的格局,立足当地以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培养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自己的特色和专业品牌,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
二、创新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要的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人、输送人。因此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同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建立全方位密切的合作关系,依托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场地优势、管理优势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开展教学,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工学结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调整和改进专业设置,了解新型岗位工种对技能需求的变化,及时跟进技术标准的变化,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向职业型教学体系转型。同时,通过产教结合的实践,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教学改革。
三、面向市场,大力推进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对接”,才能使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用工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做到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要灵,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反应要快。密切与企业、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合作,积极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养,实现职业教育和就业企业、职业介绍一体化推进,培训与就业一条龙服务。培训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设计,突出实践性教学和培养,学员培训合格能够马上上岗工作,缩短了劳动者的就业等待期,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实现了劳动者、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
四、强化职业指导服务,搭建就业绿色通道
职业指导,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不但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内涵,而且有相当丰富的外延。面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影响,职业指导应该也必须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引导劳动者(学生)尽快完成从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从普通学生到一名企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找准自己职业能力的定位,帮助劳动者(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就业形势、国家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树立就业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武慧玲,河北张家口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宋志刚,河北张家口市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