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达 彪晓红 李都厚
摘 要: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但大学生支部在运行机制、组织设置、制度建设、活动方式以及培养发展等方面的不完善制约着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按照高校学生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等五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确保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充分发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影响因素;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9-0071-04
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值得我们深入探索。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实践,对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了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影响因素分析
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联系青年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有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但学生党支部在激发党员的热情和兴趣,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使普通学生更好地了解党支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在运行机制、组织设置、制度建设、活动方式以及培养发展等方面的不完善制约着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运行机制:党支部自转功能不到位
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政策纲领、方针路线等传达学生党员和普通大学生的任务,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指导下,在实现公转的同时也进行着自转,以公转带动自转,学校党委的领导、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指导以及党支部的自转等运行机制对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强化和凝练具有重要影响。
从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的领导上看,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设置要求学生党支部从传统的约束型延伸到“以公转带自转”。就是在党建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党支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党支部内部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自身建设。高校院系党委(党总支)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面对高校激烈竞争的生存形势和学院发展的现实压力,一些院系党委(党总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发展、科研指标、对外创收、聘任、人才引进等硬指标上,对学生党支部建设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落实人财物支持、支委会培训等方面存在投入相对减少、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挥。
从党支部运行机制上看,随着高校“支部建在班上”党建目标的实现,班级党支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管理,在公转的同时实现自转。班级党支部要积极构建党支部组织架构与班级管理架构相融合之间的运行关系、效率及效果,努力实现班级党支部与上级党组织以及各班级党支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学习、工作、就业、同学友谊、师生感情等各方面交流沟通,以便更好的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和条件打造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目前高校院系积极营造院系党委(党总支)为党支部服务,党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提高党支部的自转功能,将党建工作重心下移。面对“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一些院系党委(党总支)对党、团、学生工作的沟通、衔接、渗透等问题准备不足,研究不够,含混模糊,缺乏细化的标准规范,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挥。
(二)组织设置:班级党支部建设不到位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大部分高校都结合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特点和各院系党委(党总支)的实际情况,以高年级设立班级党支部、低年级设置班级党小组的形式来管理党员,实现了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 “支部建在班上”,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保证了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党员教育的长效性,扩大了党的工作在班级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拉近了党组织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为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高年级党支部仍是以年级党支部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建立班级党支部,使党的工作在一些班级存在“盲区”,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应有的调动和发挥。一些学生党支部尤其是研究生党支部仍然存在党支部规模过大的问题,不利于党支部发挥自身特色,开展富有专业特点的教育活动。
另外,学分制学籍管理、新校区发展和书院制推行等情况的出现,对高校党支部设置和对党支部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传统的党支部设置模式虽然已基本覆盖了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主要学习生活空间,但对公寓、社团和虚拟空间党员活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不够,影响了党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等工作,不利于党支部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
(三)制度建设: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有待完善
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制度是学生支部和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大学生党建工作规范的总和。制度和机制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保障。
从学生党组织党风建设来看,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要管理好并使学生党组织始终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各种不正之风,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发展,预备党员的考核、教育,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考核,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党组织制度,完善的制度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学生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增强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矛盾,堵塞漏洞,解决问题,使学生党组织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健康发展。
从学生党组织党务管理建设来看,高校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办法与程序,强化了组织发展的管理,加大了师生的监督力度,使发展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总体良好,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模范作用明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等新形势下,在校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成分日益复杂,学生在学习、经济、生理、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学生党建工作本身日趋复杂,而且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更高,完善的制度对于学生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督促学生党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党性修养,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和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个体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
(四)活动方式:创新性和吸引力不足
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活跃党内生活,广泛听取党员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党支部了解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党员教育,并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的队伍的重要环节;更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弘扬正气,加强团结,纠正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学生党员通过参加党支部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党性,加强组织观念,接受组织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而且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便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取长补短,对于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党员希望能够改变以往的“读文件、念报纸”的教育形式,而多采取确立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结合实际案例学习”、“外出参观”、“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活动”等,传统的支部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从形式上看,党支部活动多局限于“三会一课”,局限于党支部内开展活动,利用网络、社团、公寓等阵地不够,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从内容上看,新党员发展、转正占党支部活动比重大,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同学生党员的成长特点及发展需求结合不够。从组织方面看,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低年级因学习任务、上课时间不同,以专业、年级等划分学生党支部的模式给党支部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发挥普通党员主观能动性不够,活动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党组织的作用发挥。
(五)培养发展:忽视后续教育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环节的实践、调研及分析,在这一环节影响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首先是选苗。由于大学生流动快,在校时间短,因此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进行培养教育,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调查发现,学生党员大多是学习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班干部;但也有的只是学习好,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较少,思想政治觉悟还不高;还有的是有组织和活动能力但学习成绩较差的班干部,这些党员容易给人以“瘸腿”的感觉,损害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其次是程序。为保证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一方针的贯彻落实,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规范和严肃组织发展程序,坚持有计划地发展、质量第一、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等组织发展原则。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产生上没有严格地执行团组织推优入党程序,存在个别点名指定发展现象;部分对确定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缺少严肃、认真、定期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不能按期填写,考察内容填写的千篇一律,没有起到定期培养考察的作用;有的党支部讨论党员组织发展的支部大会组织不认真,有的还缺少必要的程序;大多数党支部做不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季度发展计划变成了半年甚至一年发展一批,使本应严谨认真的组织发展程序,变得忙乱不堪,降低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是教育培养。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党员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键。调查发现,有些党支部认为提高比例数量是“硬任务”,教育培养是“软任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先起步,后完善”,忽视了党员的继续教育,往往任其“自然成熟”,这种重视组织发展,忽视教育培养的做法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对策探索
根据对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高校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目标要求,高校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条件;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员队伍等五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确保大学生党支部作用充分发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支部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及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实际状况看,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院系党委(党总支)领导及工作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规划、部署、督促和指导,定期通报情况,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二是提高支委会的组织领导水平,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健全支委班子建设制度,把各支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于党务、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核心;三是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推进党员先锋工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支部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党支部活动有效性,使党支部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和有的放矢,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党员的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制度不断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增强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院系党委(党总支)要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原则,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党支部,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造条件。
院系党委(党总支)除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基本目标外,还要积极探索,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如:在学生党员集中的地方如公寓、学生社团等建立党支部;在学生公寓建立党建工作小组,以楼和单元为单位建立组织,全方位开展党建工作;学生党员根据学习、工作需要,在不同党支部范围内参加支部活动,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学生党支部通过网络开展支部活动,为党员提供上级最新文件、政策精神学习、党员网上交流、网上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服务,拓展活动空间,创新活动模式。
院系党委(党总支)既要努力实现把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又要努力实现党支部在班上发挥核心作用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主动性,集思广益,使党支部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努力使党支部成为凝聚党员和联系同学的核心,确保学生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促进广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学生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健全工作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院系党委(党总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评估制度,完善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评估表彰。要不断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保障机制,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改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要重视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制度和机制的连续性,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充分激发组织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要加强制度教育,完善监督落实,提高遵守党内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健全并不断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程序、团组织推优程序、支委换届选举程序、发展党员党支部大会程序、发展转正前答辩程序、材料程序、党员违纪违规处理程序等,增强制度的规范化;通过制度教育,使每个党员都了解党的制度,自觉遵守党的制度,同各种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制度的透明度;通过“推优”、评选“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佩带党员徽章标志、学生党员宿舍悬挂“党员宿舍”标志牌等制度,发挥支委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制度氛围,切实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用个体制度意识来影响和带动群体制度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理,树立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从根本上、机制上保证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
(四)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效果,提高党支部活动质量
学生党支部要大胆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新颖、过程民主互动的活动形式,使党支部活动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提高党支部活动质量;可不断丰富主题发言、研讨交流和辩论交锋等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可结合专业学习,设计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寓教于学”的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
学生党支部要不断丰富支部活动内容,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找准理论学习与成长进步的结合点,丰富活动内容,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学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统一起来,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把党支部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理论社团等工作载体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增强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另外,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公寓和社团平台,不断拓宽支部活动领域,提高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水平。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开辟“入党导航”、“时代先锋”、“心得交流”、“党支部论坛”等栏目,开展“建党支部博客,筑心灵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网络教育。通过在学生党员宿舍床位挂牌制度、党员示范宿舍评比、创建学生公寓“党员之家”、“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等形式,发挥学生公寓育人功能,开展支部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用直观、生动的事实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亲身体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增强对国情、民情、农情的了解,使他们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形式,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养成,广大学生党员可以依据专业特色、兴趣爱好组成群众性团体,同时申请成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可以社团为载体来开展活动,从而增强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使党支部活动形式多样化。
(五)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员队伍,提高群体素质
壮大党员队伍,首先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支部要通过做好早“选苗”工作、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定发展计划、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等,保证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其次是要抓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的发展质量。另外,党支部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充分发挥支部的教育功能。要紧密结合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大学生党员;要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及时处分违纪党员,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他们在培养联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Z].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
[4]杜军. 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6).
[5]杨晓慧.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6]彪晓红,杨飞.论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导刊,2008,(8).
[责任编辑: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