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仪
教育装备是办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必备要件。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装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凸显出教育装备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如何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破解我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和管理落后的难题,结合前阶段我们开展全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调研了解到的初步情况和对《关于构建韶关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理解,笔者认为,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来实现我市基础教育装备均衡发展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抓手。
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装备的现状分析
一、“一机两语”教育装备基本情况分析
“十五”期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加强了初中、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室和语音室的建设,韶关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 000多万元,在农村学校共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260多间、乡镇中心小学数字语言学习系统100多套,增加计算机13 578台,计算机生机比为20:1。至2007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拥有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2.6万多台(不含486以下机型),计算机生机比约为21:1,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从计算机数量上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各占一半,但生均比例及设备质量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常规教学仪器配备现状分析
随着2002年省教育厅对全省农村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专项补助经费的取消,韶关市农村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出现了严重“断粮”的情况。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经费紧张,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长期得不到更新和补充,部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远远不足,教师只能利用少量的仪器拼凑着给学生做演示,分组实验难以开展。
2007年实验室建设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各类学校1 586所,学生62万,其中农村中小学1 315所、学生约39万,分别占83%和63%,但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总金额只占全市学校教学仪器总金额的40%。实施新课标后问题更加突出,器材严重不足,又无能力更换和购置,现有的仪器与新课程的教材又不配套,由此造成许多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形同虚设。
三、管理与使用情况
1.各地按照省教育装备中心组织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校计算机场室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如《电脑室使用规则》《语音室使用规则》《电脑室、语音室工作日志》等。大部分学校按照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要求,明确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2.按照省教育装备中心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的意见》,在全省配置 “一机两语”设备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级学校积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英语课。特别是广东省和我市基础教育专网的建设,把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的计算机室、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电教平台和农村教师宿舍等都接入了专网,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室等功能室的使用效益。
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被弱化,“参公管理”还未能落实;部分领导和管理者对基础教育装备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装备与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差距太大;基础教育装备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教育装备管理与实验教师队伍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实验操作考核停滞不前。
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的实施对策
一、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树立共同体共同发展的新理念
1.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共同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装备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质量无法提高,从而影响共同体内各类学校的相互发展。树立共同体内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2.要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基础教育装备的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没有好的、稳固的农村教育,城镇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3.要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装备水平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和要求,如果共同体不能共同发展,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蓝图就无法描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就无法实现。
二、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建立农村基础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我市教育装备的区域均衡发展,积极营造教育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尽快实施“校财县管”新政策,建立城镇优质学校反哺农村薄弱学校机制,建立健全新的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装备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教育装备经费投入力度。
确保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教育装备,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粤财教〔2007〕54号)要求,确保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充分发挥市级经费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全市农村教育装备的支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有较大的倾斜,建议今后将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部分资金转移到配备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方面上来,积极引导社会热心教育人士和部门大力捐助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
各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要坚持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基础教育装备建设的指导,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装备。当前,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使我市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提高基础教育装备使用效益
1.在共同体内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基础教育装备管理规章制度。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要积极创造条件,将装备条件好的实验室向共同体内学生开放,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要在共同体内大力加强市基础教育专网和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用数字化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基础教育专网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目的。
大力开展本地名师课程网上展播、本地学科网站、虚拟实验室和网上实验教程等优秀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边远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要建立和完善共同体内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新课标非常强调实验教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大量增加。为此,要改革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中过于强调机械训练和验证性实验过多的现状,注重科学的探究过程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开齐实验课,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实验教学的指导、监督、考核和管理,要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实验教学研讨和比赛活动,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工作。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动手能力考核办法及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核、考查)范围,或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使实验教学得到有效落实,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四、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条件保障
新课程实验的启动,使得实验教学由从属于知识教学的地位转变成重要的教学领域。教育装备贯穿于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始终,作为新课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彰显其价值与作用。由于新课标所配套的教学仪器新产品在农村学校配备齐全还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教研部门从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教育装备部门从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建立新课程实验中心,强化实验中心功能,通过整合资源,重点配备,帮助共同体内不具备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开展学生实验教学,探索出一条开展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新路子。教育督导部门从督政、督学以及教育装备的专项督导等方面,保障共同体农村实验中心的建设和运转。
五、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加强教育装备机构和队伍建设
健全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将思维新、懂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充实到教育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建立一支与现代教育装备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教育装备队伍。
按照省教育厅教育装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专项督导,从工作理念、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能位置。要在共同体内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按照职业规范、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要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网络管理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除市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培训外,各县(市、区)要制订装备队伍的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共同体内采取相互培训模式、交流实验人员、开展课外实验等多种形式,城区优质学校有义务扶持和帮助薄弱学校实验教师和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人员的专业成长。要充分运用全省和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各学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建立农村学校学科教师队伍的网络远程培训体系,实施全员培训工程。使各学科教师都能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和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水平。
六、依托城乡互助共同体,加强教育装备课题研究工作
教育装备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以科研课题为纽带,深入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鼓励原创性、开拓性研究、继续开展新课程下的自制教具活动,全面推进我市教育装备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共同体内优质学校和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带头开展科研工作,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程以及与实验室、图书馆等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要勇于实践和创新,要为共同体内其他学校提供先进经验。
构建我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以科学和谐理念统领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点,以技术进步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市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着力于推进教育装备均衡发展,着力于发挥教育装备的效益,着力于增强对教育的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市提供条件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