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超
1 音乐教学要有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职中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另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得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深了也不行(听不懂)。所以在制订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2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笔者后来了解到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笔者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欢,甚至是漠然处之。
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笔者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笔者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例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笔者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学生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
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3 利用网络媒体,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的过程为音乐教育提供大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学校建起校园网,为学生尽快提高音乐素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网络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3.1 指导学生运用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库进行音乐教学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同时建立一个电子图书馆和影像资料库,在这个资料库中有2万多册图书和2 000多部电影以及众多的音像作品。笔者有时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一边运用这个资源库进行欣赏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怎样浏览资源库。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
3.2 利用公网中的门户网站及网站中的搜索功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现在的一些大的网站除了能提供丰富及时的信息以外,搜索引擎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当要查找某位作曲家或者是某首乐曲时,只要在搜索引擎输入名字或曲名,网页上会显示成百上千条信息,学生或是阅读,或是下载,或是收听,极为方便。
3.3 引导学生制作个人网页,以音乐为主题,表现自己的创意,进行音乐学习的交流利用学校自有的服务器,建立专题论坛,让学生参与讨论学校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自身能提供的网络空间比较大,再加上这几年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学得比较好的高中学生已经能够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笔者利用学生的这一特长,请学生在课后制作许多论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制作了《我眼中的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钢琴诗人肖邦》等许多论坛,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纷纷参与讨论,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