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语言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2009-11-24 07:54夏莲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背景知识和图式系统的了解,在图式理论的运用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认识。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教学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作为语言技能之一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教学中的重头戏。因此培养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图式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就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而言,大多数教师更多关心的只是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讲解和训练,而在通过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的图式系统来训练和提高其理解能力方面却给与很少的重视。随着人们对背景知识和图式系统的了解,对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也渐渐重视起来。本文简要介绍了图式理论,并分析了该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英语教师改进阅读理解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图式及图式理论

图式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日积月累的知识结构,它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Cook,1989)。通俗一点说,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 )的著作中。根据Widdowson (1983) 的观点,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图式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关于记忆规律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二、阅读理解及其心理过程

阅读理解是学习者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它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图式理论产生之前,阅读理解曾被认为是简单的信息解码过程,即单一的信息处理过程。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们发现它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心里活动过程。不是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而是语言信息解码和意义再建构的结合,它是一个由读者根据其已有的知识信息图式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过程。当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被迅速激活,两者相互作用,这样阅读者就会产生更大、更全面的概念或信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帮助他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对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要想理解作者利用文字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就是指对作者利用文字所表示的具体事例背景的了解,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语篇结构等。可见,学习者的图式知识越丰富,其理解能力就越强。 根据图式理论,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信息加工模式来对大脑中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学习者运用其背景知识对所读信息进行推测和假设,然后根据信息的不断推进来达到对自己的预测或假设的确认;而“自下而上”模式则

是指学习者通过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的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和篇章的意思的。

三、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读者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一般是由其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就是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所掌握的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些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陈思清,《从图式理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199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一个读者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可能有对输入的信息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更不可能根据文章的语境及线索去激活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而也就不可能获得对信息的理解。语言和文化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如果读者缺乏丰富的背景知识,不了解与某些词语相关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地理位置等,那么即使他有了足够的语言图式,也无法与文章的内容产生互动从而调出与之相应的图式来(张国扬 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例如一个文学研究专业的学习者读了一篇极具专业性的、数理方面的文章后,尽管没有文字障碍,但也会有茫然不知所云之感。

另外,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篇章结构也各不一样。可见,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在好多方面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四、图式理论给语言教师的启示

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告诉我们,学习者已有的图式知识越丰富,阅读中就越容易得到激活,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越准确、越迅速。而要想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阅读技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激活图式

根据Anderson 和 Pearson (1984) 的图式激活假说,图式一旦被激活就能使读者联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前活动阶段,教师应注意尽可能讲解有关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简要历史等。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激活学生的图式。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及早掌握那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从而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 提高阅读效率。

(二)尽力丰富图式

图式理论的关键在于人在理解新事物时,总是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见人原有的知识越丰富,对理解新事物就越有利。因此语言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巩固、扩大其语言知识,还应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要结合每个阅读材料的主题,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尽力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读材料。

(三)适当建立图式

图式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单元,也可看做是一种结构。因此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尤其是在读中活动过程中,语言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的语篇内容及语篇结构,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和深化理解语篇。

(四)充分运用图式

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时,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其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如背诵、复述、表演、讨论等等。一个成功的语篇图式是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的有机结合,有了它即使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会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起着显赫的作用。它的应用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及概括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语言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帮助其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及时激活并丰富其原有的知识图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图式,并充分运用图式理论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图式网,做到在阅读中能熟练调用图式。这些方面如能做到,笔者认为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就能得到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J].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袁波. 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模式的关系[J]. 外语研究,1997,(4).

[3]肖凌猛.认知图式与阅读的相互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作者简介:夏莲茹,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和英语新闻听力图式的构建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图式理论看小说《围城》的隐喻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