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霞
新课改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而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农村高中普遍把“音乐鉴赏”模块列为必修模块,其他模块却很少开设,而这几个模块恰恰是体现选择性,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载体。导致选修模块难以开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资源受限是最重要的一项。
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专业”的优势是“专”“精”,而在“广”“博”上有所欠缺。如何解决高中音乐教学的师资不足的难题呢?我觉得,在充分发挥现有音乐专业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应该善于“借”师资。
从其他学科教师中寻找“客座教师”。说教师队伍“卧虎藏龙”一点都不夸张,有不少教师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逊于专业教师,许多人颇具专业水准。利用他们的艺术特长,来辅助音乐教师教学、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因此,可以动员学校举办“教师绝活露一手”的比赛,让人才脱颖而出。
选聘部分民间传统艺人走上讲台。音乐课,及大量的民间音乐的内容,如民歌、民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对山东地区来说,常见的民间乐器有唢呐、二胡、笛子、锣、鼓等,民问舞蹈如山东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等。民间戏剧如吕剧、茂腔、山东梆子等。将民间艺人请上讲台,无疑能够弥补音乐教师的不足。
让拥有特长的学生当“小先生”。近年来,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素质、技能的培养。“音乐特长教育”更可谓如火如荼。教师应该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适时让他们走上讲台当“小先生”。在班级内部。可以由特长学生领衔,吸引志趣相投的学生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在学校范围内,则可以以学生社团的形式,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音乐教育资源,为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供空间。
从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中寻找“名师”。如今,无论城乡学校,都普遍建立了电教料资库。开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会成为辅助教学的“宝藏”。而因特网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应该成为老师丰富课堂内容、开发课程资源的“得力助手”——鼠标轻点。你甚至就能把北京、上海等地的各路“名师”请进课堂为你“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