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淼焱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
但笔者认为,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成员,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主角。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我认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成为主角的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关系着预设目标能否实现。那么。如何设计好这课堂三分钟演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是关键。让出三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置身事外”,相反,教师要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演讲前教师要做一个“好设计师”,使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也就是要对每一次的演讲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
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无论进行什么活动,形式的单一总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课堂三分钟演讲也不例外。另外,学生的能力总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因此课堂三分钟演讲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难度、变换形式。这些设计形式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朗读层次
这种形式是最简单的,适用于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把自己选择的文章用适当的语气表达出来即可。准备的时候,学生需要查阅字典,弄懂文中生字难词,以确保朗读的流畅;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课前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尽可能以最恰当的语气表达出来。这一层次不需要学生记忆文章的内容,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所以难度系数不大。
(二)脱稿朗诵层次
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加入对文章记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对所选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在课上将之表达出来,这又加入了对学生记忆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训练,学生如果在讲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怯场、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会出现暂时遗忘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能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章的内容以确保演讲的流畅,所以难度大了。
(三)自我创作层次
这一层次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挑选一些文章来背诵展示了,而是需要按照要求创作出一篇文章,加工润色,确保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文采,并能被听众认可和接受。
(四)即兴演讲层次
这是课堂三分钟的最高层次,是对学生能力的巨大挑战。在这一层次,学生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完全依赖于平时的功底和临场的发挥。演讲的学生从教师准备的题目中任意抽取一个,稍做构思,组织自己的演讲语言。有条不紊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难度非常大,但发挥的空间也比前三个层次宽广许多,最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并且遵循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胆怯,树立自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内容多样化
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三分钟,也可以包含于课堂教学之内。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探索,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专项知识的积累
比如成语积累、诗歌积累、名言警句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等等,在这些专题中,教师可以布置每个学生搜集和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做出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成语专题的时候,教师可动员每个学生通过字典、书籍和网络等途径。找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弄懂成语,轮到学生演讲时,由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全班同学也能学到成语典故,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课内知识的拓展
这一类演讲,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演讲主题,使每节课的三分钟演讲成为教师巧妙的“导语”,自然地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四单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主题词“多彩四季”,收集一些名人大家描写四季之景的诗歌、散文或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演讲,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热点问题关注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生活中处处都能进行语文学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可以使学生避免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真正成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具有时代感的接班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热点问题,让课堂三分钟成为学生交流和思辩的场所,使学生们的生活视野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内容,课堂三分钟演讲还可以采取其他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只要与语文教学有关的题目,能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均可以纳入演讲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制定演讲主题,亦可倾听学生要求,根据他们的意愿开展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