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青
教师发现小小午休时总是很兴奋,不仅自己不睡,还影响同伴休息。教师好几次通过电话向小小的父母反映这一情况,但小小依然如故。教师没办法,只好找来小小的妈妈面谈。
教师:小小最近不知怎么了,午睡情况很不好。
妈妈:我听您说过这个事情,真不好意思,我也找不出原因,她周末在家也不午睡,不过晚上睡得很好。
教师:你要培养她按时午睡的习惯,每次一到12点就要求她上床安静地躺一会儿。
妈妈:她没这个习惯,我们也拿她没办法。只有上次她奶奶过来,她睡了一次午觉……
教师:(打断她)幼儿园和家里不同,这里还有其他孩子要睡觉。小小这样做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希望你能配合我们的工作。
妈妈:(赌气地)你们做老师的都管不好,我们有什么办法!
至此,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在家园合作中,沟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缺乏倾听。教师常常以指导者自居,致使沟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冷静地与家长共同讨论和分析孩子不睡午觉的原因。而是武断地将责任推给家长,忽略家长的感受。这必然造成谈话气氛的不和谐,使得谈话的重心转为双方情绪的发泄和心理上的暗中较量。事实上,这种对话方式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恶化双方的关系,为以后的交流与合作增添障碍。正因为教师只顾着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家长,才忽略了倾听家长与事件相关联的叙述。当家长提供重要信息“小小平时都不午睡,只有在她奶奶来时才午睡过一次”时,教师不但没有敏感地意识到可能可以从中找出孩子不午睡的原因,反而打断了她,从而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实,要了解孩子在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往往需要从其生活经历中找答案。针对小小的午睡问题,教师如果循着“小小在奶奶来时会午睡”这一线索追问,了解相关情况,或许可以找出原因。如,小小那次是不是因为玩累了或其他原因才午睡的,当时的周围环境有没有什么特别,小小的奶奶是否利用童谣、故事、轻拍、爱抚等方式为小小助眠,小的时候小小是不是都和奶奶一起睡午觉,等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为家长今后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谈话有别于一般朋友间的闲聊。闲聊是自由随意的交流,谈话者可以在需要时打断别人,也可以随时转移话题。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是为了达成共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有效的倾听可以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协助对方专注思考并理清思路。在教师耐心倾听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获得外部信任与支持的环境下逐渐理清头绪。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在家长的叙述中也有可能发现家长本身未注意到的重要事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认为教师在倾听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和支持家长,耐心等待家长的思考和整理
有的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往往就事论事,听到家长谈及似乎与问题无关的生活经历,就会以各种方式“及时”打住,试图“转入正题”。事实上,教师的耐心倾听恰恰能为家长提供一个他认为轻松、安全的氛围,使他能够打开思路。随着彼此信任感的增强,家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也能想到更多与问题相关的线索。例如,一天接孩子离园时。点点妈妈在被告知点点几乎一整天都焦躁不安后开始向教师倾诉,她说到这一星期她有多么焦虑——工作的压力,丈夫出差在外,姐姐打来了令她心烦的电话……说到动情处。她露出“我简直要垮了”的神情,接着眼圈就红了。情绪平复一些后,她的心思转到了儿子点点,她说她不明白点点为什么会坐立不安,她提到上星期点点也很烦躁,她曾带点点去看过大夫,大夫发现点点一只耳朵感染了,但吃了药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她的思路千回百转,想着还会是什么原因让点点如此烦躁。临走,她决定带儿子再去一趟医院,至少排除耳朵发炎的因素。结果,医生诊断点点的耳朵炎症还没全好。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只是专注地听,几乎没有插话,正是这样一种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倾听态度使家长慢慢理出了头绪,想到了真正的原因。
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耐心倾听比简单回应更有力量。有的教师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对家长的叙述及时作出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其实不然。有时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或对孩子出现问题感到紧张焦虑,难免会被负性情绪影响,难以清醒地思考和分析。而当他们在倾诉中释放了负性情绪后,头脑回归冷静,自然能够和教师心平气和地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由于对问题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所提供的线索往往是零散的、看似无关的,假如教师能耐心倾听,也许可以在这些零星碎片中发现一些重要的线索,引导家长分析和思考。当然。有些家长确实可能会在叙述中不自觉地远离主题,这就需要教师作出判断,策略性地将其引回正题。
2专注于关键信息,不因自己的兴致而分心
专注对于倾听者来说尤其重要。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比较感性,在倾听时很容易被带动,不自觉地牵扯进自己的经历与体验。例如,当听到一位妈妈说到孩子的爸爸总是不支持她的教养方式时,有位教师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为了表示自己对家长的理解,她立刻接话道:“我老公也是这样……男人怎么都不理解女人,只知道工作……”也许这席话确实会让对方感觉一丝宽慰,但事实上容易因此偏离谈话主题,错失关键信息。
有的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会因为家长说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分心,甚至打断家长的叙述。例如,当一位妈妈与教师探讨孩子当前的问题行为时,说到一家人去青岛旅游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件事,教师正好对此感兴趣,便问:“她去青岛玩过?那儿的海怎么样?我早就想去了……”显然,这位教师没有分清与家长的沟通和一般意义上的闲聊的区别,忘记了谈话的目的。
3适时地作出反应,协助家长思考
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些反应,以协助家长思考,如在家长提到一些关键信息时进行追问,但切忌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家长的某些观念或做法简单地作出对或错的判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家长思考和判断,继而使家长自己发现和总结存在的问题。有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产生畏难情绪,自己不主动思考,等着教师来想对策;有的家长性格内向,不轻易向人敞开心扉;还有的家长只要教师一说孩子有问题,就处处防备和抵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如与家长一起聊聊孩子平时发生的趣事,讲讲孩子近来的进步,看看孩子的作品,再慢慢引导家长谈谈孩子在家的表现,说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帮助家长一起分析利弊、剖析孩子的心理,从而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