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工作与政治文明建设大家谈(五十五)

2009-11-23 02:46
人大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干部职工代表群众

陆德生:加强文化立法的思考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陆德生撰文说,我国文化立法滞后的现状应当引起重视。我国法律结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立法进展较快,而社会立法则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在社会立法中,文化立法处于后进中的后进地位。先从宪法说起。现行的宪法,对文化建设和公民的文化权利都有比过去的宪法更充分更明确的规定。“总纲”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这里强调了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国家的鼓励政策,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人民群众应当享受国家提供的哪些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包含哪些内容,未作明确的规定。再从国家立法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立法进展不大,对宪法中有关文化建设的许多原则要求没有适时制定相应的法律,以利于贯彻实施。已制定的只有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少数几部法律。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基础工程,虽然党中央早已提出,但至今尚无相应的法律,也还没有听说列入立法计划。再就行政法规来看,应该肯定文化方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数量比较多,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行政法规大都是些管理条例,例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但就体现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来说,仍显得偏少,不能全面体现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怎样通过加强各项建设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迫切需要在立法中加以体现。再就部门规章来说,数量也不少,已经收集到的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达40多项。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很少,而偏重于管理的较多,例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等。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情况大体类似,不再赘述。各方面的情况都说明,文化立法数量偏少,涵盖的面也很不够。而且在这少量的立法中,偏重于管理方面的建章立制,而较少侧重于基层、基础建设方面的建章立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迫切需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要用大力气来建设。要加强和逐步完善文化立法,来推进和保障文化建设,并改善文化管理。另外,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充分表明急需加强文化法制保障。根据调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缺设施、缺人员、缺经费;更有少数乡镇在机构改革中把文化站撤销了,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阵地的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十五”期间,安徽全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占基建投资总额的0.02%,人均文化事业费2006年只有5.85元,2007年人均绝对数只有7.4元,是全国平均数15.04 元的一半;文化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安徽省到2006年底已建立文化室的村只占6.1%,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数量更少,71个县级图书馆平均面积只有656平方米,其中21个图书馆不足300平方米,56个图书馆没有电子阅览室,14个图书馆全年没有经费购书;基层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站有些人员缺少文化、不会做文化工作,一些地方从事传统说唱文化的艺人严重青黄不接,业余文化活动骨干也后继乏人,新人培养没有列入议程,严重影响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党中央再三强调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宏伟目标,而现实的差距使人深感任务艰巨、困难不少。特别是在一些县、乡(镇)仍然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社会事业的倾向;在发展社会事业中存在着重教育、卫生、计生轻文化的倾向,文化往往成为“软中之软”,文化工作被放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保障,用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和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要大力加强文化立法,抓紧制定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法。在这样一部法律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明确: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关于公共财政投入;关于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任伯年:以善心耐心同情心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伯年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一文中说,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益完善,人大信访工作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快把人大信访机构建立健全起来,并且保证必要的和信访工作需要的编制。同时要根据信访形势、信访特点,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信访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提高信访业务能力,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对信访件的交办、督办,用依法行使职权的方式,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还要加强上下级人大信访部门的联系,实行上下联动,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信访件,要坚持上下互通情况或商定转办意见,使案件督办工作做到上下通达。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和协调,互通信息,通过共同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形成共同处理涉及社会稳定问题的“大信访”机制,推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针对当前集体访、重复访、涉法涉诉和缠访不断增多的情况,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三心”接待每位上访人员,即:善心——倾听呼声,善待群众;耐心——克制忍耐,顾全大局;同情心——容忍、忍耐,同情理解。一是对弱势群体满怀善心。在接待人民群众上访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善待群众,真正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身,一句话语暖心,一片诚心办事。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都要认真倾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说话空间。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对待来信来访的群众,特别是对上访的弱势群体要怀善心,关爱有加。二是在处理集体上访上要有耐心。集体访大多反映企业改制、建设征地以及法院判决、裁定和执行等问题。上访人员往往情绪激动,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处理这类信访案件,不能着急,更不能火上浇油。信访工作人员要仔细了解事情真相,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给信访群众一个交代。三是在处理重复访和纠缠访方面要有同情心。针对重复访和纠缠访,要因势利导,向上访人宣传法律知识,讲解法律程序,对一些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劝其息访。特别是对一些“老上访户”,要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并有同情心。

王宏德:创新活动载体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宏德撰文说,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创新活动载体、规范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机制,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一是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建立与代表联系的长效机制,保持联系代表的经常性、普遍性。二是科学规范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完善代表活动机制和激励机制,拓宽代表活动方式和内容,坚持组织好代表调查、视察和评议活动。三是建立和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制度和程序,落实办理责任,加大督办力度,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四是通过贯彻实施代表法,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支持代表执行职务的良好氛围,激发代表参政议政督政的热情,促使代表在依法履行职责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卢耀伟:从源头上避免“板凳”代表 华池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委卢耀伟撰文说,我们常把开会一言不发、建议一条不提、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不办的代表称之为“板凳”代表。“板凳”代表的这种消极不作为现象,影响了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令选民失望。随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序推进,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热情越来越高,希望自己选出的代表真正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替民代言,为民办事。因此,在地方人大换届选举中,各选区在推选和确定代表候选人时,应全面考虑其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把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有作为的代表选出来,从源头上解决代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结构不优的问题。对于新当选的代表,要定期进行培训,让代表不仅明确为什么要当代表,更重要的是当了代表要干些什么,引导代表尽职尽责地履行好代表义务,行使好代表职权,为老百姓办一些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情。

王建民:人大代表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瓜州县人大常委会王建民撰文说,人大代表身居一线,平常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树立自觉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快进入代表工作角色。一是坚持自学。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来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并注意向身边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人大代表学习履职经验,还要借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学习有关知识。二是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集中学习。三是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如视察、执法检查、调查、评议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实际履职能力。四是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职责意识、代表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中心意识,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接受选民监督,向选民述职、接受评议,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职权。

杜根存:从增进感情入手建设和谐稳定单位(组织)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杜根存撰文说,最大限度地发展好、维系好干部职工对人民、对单位(组织)及其相互之间的感情,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是建设和谐单位(组织)的重要前提,也是一种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一是培养党员干部和职工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教育干部职工从灵魂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众的公仆,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把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务求民富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为民办实事中与人民群众增加感情。在大灾面前,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访贫问困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如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向“3.14”、“5.12”受灾群众捐款和“2213”帮困扶贫活动,机关个人共捐款7.8万元及面粉、清油、衣物等慰问品,及时转交相关单位或直接送到群众手上,增强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达到了与人民的高度和谐。二是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友情、理解、包容、沟通是思想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情绪和家庭困难,干部职工及家属生病时及时去探望慰问,捐款帮助困难职工治病,开展各种节日座谈慰问及不定期慰问老干部等活动,加强同志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为构建和谐单位奠定思想感情基础。三是培养职工对单位(组织)的感情。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放到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培养干部职工对单位(组织)的归属感与拥有感,把干部职工与单位结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以人为本、继承创新”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干部职工能够自觉维护单位(组织)形象,在本职工作和集体活动中都能够争为人先,为单位(组织)的建设贡献力量。我们以各种集体活动,如植树、下乡帮扶、集中学习、集体文娱等活动为平台,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对单位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调动了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干部职工代表群众
北京环卫集团50名干部职工下沉抗疫一线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迎新年 淮委领导节前慰问干部职工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489 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