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芦菲
[摘要]在我们国家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民族音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民族声乐发展前景可观。本文综合了一些地方民族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运用西洋先进的声乐理论和经验,阐述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唱法 民族声乐 发声训练 演唱风格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我本人认为,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以自然、朴素和流畅的歌唱,能够充分表达本民族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的一种歌唱手段。它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语言,声情并茂
歌唱的吐字,对从事民族唱法的演员更为重要。语言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感情的,在我国传统声乐中,对吐字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从事歌唱的演员是应当继承和学习的。在我国戏曲和曲艺训练中,非常强调咬字,提出“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吐字归韵十三辙、吐字行腔中的“五音”、“四呼”等。十三辙是指要按汉语的十三个辙口去归韵;“五音”是指唇、齿、喉、牙、舌的五个部位,是吐字发音所触及的受阻部分;“四呼”指吐字时的开、齐、合、撮四种口形。
我国汉语中的字、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由一至四个音素组成,由于音素的发音状态和特点不同,又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声乐教学中称为 “子音和母音”。一个汉字可分解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是由声母和介母组成,字腹是由韵母组成,字尾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在歌唱的训练中吐字要求准确、清晰、稳定、放松,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字头要吐的准确而简短,字腹要有支点而稳定,字尾要清而明确。头、腹、尾三者之中,关键是字腹要有稳定的支点,字头和字尾才能有稳定的依靠,才可以得到发挥的可能。因此,歌唱的训练十分重视母音的练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是一个字的核心。母音的训練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统一性问题,也就是说先共性,后个性,这并不是不要求吐字,也不是不重视吐字,而是一个训练步骤和程序的问题。“以字带声”、“字正腔圆”的要求是正确的,必要的,应当通过努力去做到。在掌握了语言技巧的同时,必须讲究“以字带声”、“以声传情”。首先,要熟读作品,把握形象。其二,研究旋律,确定风格。其三,疾徐得当,强弱有致。其四,以字行腔,以声传情。歌曲感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让听众听懂歌词,只顾声音的美而忽视咬字吐字,含糊其词,不知所“咏”,无论如何算不上成功的演唱。美的声音并不等于美的歌唱,只有让声、腔、字、意融为一体,珠联璧合,才有可能获得完美的艺术效果,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
二、科学发声,中西结合
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是和语言结合得很好的发声方法。我们国家的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学习和继承,但也要用发展和科学的态度来做这项工作。科学的唱法是共有的,它具有普遍性,西洋唱法中有,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也有,关键在于如何去继承和借鉴,而不是照搬和盲目崇拜。我认为,既是科学的,又是民族的,还要能被广大中国观众所欢迎和承认的唱法便是优秀的唱法。但如何把科学唱法的共性灵活地运用到民族声乐的个性之中,形成一个和谐的歌唱整体呢?那就是要进行结合民族声乐的个性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先共性(科学唱法)后个性(民族特色)。
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员,在正确的演唱方法基础上要具备混合声的色彩。混合声,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力度,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它既非真又非假,而是两者有机的混合。在演唱中,由于混合声具有真声的色彩,更接近我们民族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它没有明显的换声痕迹,声音上下贯通比较方便,只是真假声比例成分变化而已。所以,它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因而,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演唱者所采用。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一些,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一些,唱中音时则真假多办混合成分多一些。但要强调的是中声区的混合声训练最为重要,首先要打好这个基础,再逐步向上、向下扩展音域,达到比较统一的歌唱整体。民族唱法所追求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美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必须遇到如何把美声的优点和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民族的歌唱结合起来的现实问题。我们研究结合,一方面是歌唱方法上的科学性研究,向世界的审美要求靠拢,只有世界性的,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结合我国民众的声音审美习惯,形成适合国情的声音审美和科学的歌唱体系,东西方人的声音美感差异,包括发声方法和歌唱方法,情感表现形式和程度、审美角度都存在一些差异,毕竟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习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两句话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只有符合共性的艺术,才能够使得更广大的人群接受和喜爱,而在共性的前提下,具有鲜明的个性的艺术,才是有特点的、有风格的艺术。我国的声乐艺术就应该建立在这样一个认识上,才能够真正地结合西洋歌唱方法。吸取欧洲美声的长处,并将其借鉴到我们自身的声乐艺术之中,这才是我们的出路。学习美声、研究美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真正唱好美声的作品,学到美声精髓,向世界水平靠拢,使中国的声乐教育在世界声乐界有一定的地位。二是为了唱好中国声乐作品,将其所长溶进民族的艺术土壤里,绽放出灿烂的中国声乐之花,形成符合中国人民审美意识的声乐学派。
歌唱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只有发声方法,没有时代气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歌唱,是不会激发人的。只有把民族性格、时代精神和良好的发声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显示出感染力,才能够给人以完整的艺术享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前进,民族唱法,无论发声方法、演唱内容、表现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将还会有所创新、有所变化和有所发展的。民族声乐的创新和发展,要将声乐教育理论系统规范化,主要集中在如何正确认识歌唱乐器的构成及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件乐器的问题。声乐这件“乐器”,是依靠歌唱者自身的器官,经过培训在其自身上形成后,通过思维意念,用语言去进行演唱的乐器。因而选择生源是一个方面,因材施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技巧上和艺术修养上不断地学习、追求、实践、探索,做到用“心灵”去歌唱。同时,要吸取一切“营养”来丰富民族声乐学派,提高全民音乐水平,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让艺术百花园中的灿烂光芒照遍全世界。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浅谈声乐训练方法.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2]郑向群.民族唱法及其迫切任务.中国音乐.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萍.民族唱法卷.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