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梅
[摘要]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的事常有发生。而通过模仿可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学生的作文在“仿”中见“活”,在“仿”中求“新”。因此,模仿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和创新作文的“平台”。
[关键词]作文 模仿 小学生
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的事常有发生。尽管老师再三强调把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下来就基本达到要求,可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写。而通过模仿可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学生的作文在“仿”中见“活”,在“仿”中求“新”。因此,模仿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和创新作文的“平台”。
一、模仿例文表达方式,创新写作片断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逐步让位于概念。但这一发展转化还不够成熟,往往要借助于别人用过的一些方法或创作的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已的思想认识,这样必然会出现模仿。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模仿是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当然,模仿还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可以先从模仿例文的片断开始,使之在例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能逐步创新写作片断。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对大榕树的描写就是一个读写训练的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叶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两棵皂荚树,并要求他们抓住特点,按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得非常好,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莲花山下,龙津河畔,那里空气新鲜,景色诱人。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操场中间的两棵皂荚树,它有四、五层教学楼那么高,枝干真粗啊,要三四个同学才合抱得过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远处看,真像一把绿绒大伞,那翠绿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皂荚树真美啊!
二、模仿例文思路,創新写作篇章
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文章中心,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范文时把感知、理解表达的方式及时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找到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读促写,写出真情实感,达到读写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在模仿中变迁,实现作文创新和提高。如语文第九册第九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少年闰土》、《一分试验田》、《一张珍贵照片》,这三篇课文在抓住人物的特点方面比较突出,堪称学生的习作范例。本单元的读写例话讲的又是这方面的写作知识,习作练习也是写一个人,并要求突出人物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三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个问题:课文描写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通过细致,深入剖析《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所描写闰土这个生长在海边的农家孩子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使学生对抓住人物特点这一写作知识的学习得到理性的升华。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从外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入手,而要表现性格、品质方面的特点,必须通过具体事例,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等进行真实生动的描述,这就为写好描写人物的作文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整个单元教完后,按照基训六“写一个熟悉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要求,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指导习作。这样,学生从读知写,以读带写,实现从阅读中学到知识向写作最直接的迁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写出了童心、童趣。我班选送的习作《照片上的我》、《好大方的妈妈》、《爸爸变了》、《爱笑的李老师》等作文分别在省、市、县作文竞赛中获奖。
三、模仿例文,重在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是如此,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培养民族创造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虽然模仿和创新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创新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的孤立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应该注重生动活泼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集思广益,重组经验,发挥出创造的潜能。首先,要尊重学生自我,激发创作情趣。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例如,用电教媒体、图画、表演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轻松作文。其次,要培养想象能力,点燃创造火花。正如人们所说,鸟儿没有翅膀就无法翱翔蓝天,文章如果没有想象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把景物写得更有特点,把人物特点画得更鲜明,可以指导学生综合生活中直接、间接积累,根据文章需要,重新组织,然后构思表达,写出来的也是生活积累,但不一定是自已亲身经历的。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再次,要倡导求异思维,发现全新思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我们能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事物,往往会独辟蹊径,有新的发现。例如,在教学生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时,不少学生只知道生病时母亲对自已的关心、照料,题材单一呆板。因此,可组织学生讨论“母爱”这一概念,让学生明白母亲的教诲、要求、督促是母爱,遇险时无私的保护是母爱,子女犯错误时的打骂,也是母爱。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打开了,就能写出有创新的文章。
要让小学生写作是件难事,特别是要写得“像样”,更不容易。我们可以让他们从模仿开始,这样持之以恒的话,肯定是有收获的。让模仿成为小学生创新作文起步的“平台”。
本文在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