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2009-11-19 09:16
销售与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资产

杨 健

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为中国赢得了时间,以集中精力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国内核心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经济已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独立运行。中国发生了雪灾、地震、干旱等重大灾难,内忧外患并没有使人们质疑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但是,近期有些国外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流动性泛滥”与中国“产品泛滥”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的产物。金融危机是美国监管失误造成的,高速增长的中国实体经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客观上已经延迟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寻根溯源——是什么引发了金融危机?

寻根溯源,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主要成因如下:

第一,脱离金本位的纸币制度。货币一直就是为谋求国家利益而对他国实施货币强权与经济控制的战略工具。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而自1971年彻底告别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后,美联储为了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美国利用其世界货币的地位,随意掠夺他国利益。因此,纸币制度导致了国与国之间财富不正常、不公平的再分配。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使世界经济不平衡。美国是世界上消费最高和浪费最大的国家,也是政府支出最大的国家,其只需垄断石油,发行美元,提供服务与技术创新就可以维持美国人的高消费与政府的高支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一直被经济学家称为全球经济不平衡根源性问题。

第三,美国持续多年的穷兵黩武使国力受损。海湾战争后,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一直不断。在“911”事件后,美国对基地组织,发动伊拉克战争,企图使用武力解决伊朗和朝鲜问题。最近俄罗斯的武力威胁又直至美国后院。常年军备使美国耗费大量财力,美国军事扩张战略也加速了经济的衰退。

第四,欧元体系引发美元失去交换媒介的货币功能。欧元流通后,迅速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以及非常有吸引力的储备货币,这对美元的货币统治地位直接构成挑战。失去交换媒介意义的美元在欧洲如同废纸,因此庞大的欧元体系是美元加速贬值的诱因。

第五,利益驱动下“以毒攻毒”的美国救市模式。华尔街操作动机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其思维哲学以“还原论”为基础,对局部问题采用局部处理的模式。每逢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就透支国家信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其后果是美元泛滥,造成资产价格泡沫。

身家盘点——优势与劣势并存

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打破了美国全球扩张,尤其是遏制中国战略的整体部署;同时,为中国赢得时间,以集中精力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国内核心问题。如何应对此次危机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经济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中国究竟应当“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盘点身家之后才知优势与劣势并存:

五大筹码

第一,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7.4%,目前分别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小康。

第二,制造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自Z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大约在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达到13%。根据华盛顿经济咨询机构Globallnsight预测,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输出中所占比例将达到17%,而美国将从2007年的20%下滑至2009年的16%,中国将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

第三,具有知识与技能的劳动力。中国改革30年的经济奇迹得益于国家普及教育与充沛的人力资源。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统计,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也就是说,仅仅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1/4强。

第四,农村改革发展政策使土地资产初具流动性。中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十七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土地资产价值。从宏观角度看,土地经营权增值的直接结果是经济体价值的增加。

第五,债券市场尚具潜力,财政政策具有操作空间。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尚有空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非常大。目前处在利率下行期间,物价涨幅稳步回落,给政府发行国债提供一个好时机,集社会财富于国家重大项目,为民众保值增值,提升政府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四大制约

第一,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升值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部分,无疑将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此外,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连续降息,迫使中国压缩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如果中国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则将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

第二,流动性急剧下降的外汇储备。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投资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中国投入美国“两房”的金额高达3763亿美元,拥有5000多亿美国国债,两者之和超过9000亿美元。而此次危机已经使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丧失了一半。没有人可以预测美元的贬值空间以及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因此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盲目乐观将导致国家战略失误。

第三,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多重瓶颈。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是加工大国,而非制造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此外,中国在矿产资源方面非常匮乏,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3/5,水资源仅为1/4。石油储量占世界2%,天然气和铁矿石分别为0.7%和9%,铜不足5%,铝少于2%,几乎不占任何优势。黄金储备量亦然,截2003年12月份,我国黄金储备量为600.3公吨,而美国则高达8135.4公吨,依据黄金储量来看,我国也绝对不能接受所谓的“金本位”以及任何一个世界货币体系。

第四,保障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均衡。目前,中国的城镇实际失业率在10%以上,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提高就业和保证增长,则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考察中国结构性价格上升的原因,不是总需求过高,更不是货币发行过多。

“十管齐下”——金融危机来临时

中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的策略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慈善始于家,拯救迷失的中国股票市场。国有资产、私有资产与公有资产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国有企业上市是“公有化”而非“私有化”,更非国有资产流失。建议重新策划股改方案,以配股或送股的形式彻底解决大小非问题,同时国有股全部移交国家社保基金管理,以保证社会公平。

第二,积极创造外需,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注入以人民币为基准的流动性。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制造业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在世界经济萧条之际,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必然实施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由于政治、法律、道德与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出口必将遭遇更多的困难。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寻找出口,必须实现升级:建议对拥有战略资源的发展中国家,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与经济合作,以人民币为基础提供定向的贷款项目或产品与服务,这样既可以创造外需,又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第三,逐步扩大多层次内需,而非仅限基础设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为国企垄断与政府官员寻租创造机会,不可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建议通过股权质押注资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范围,开展农村基础设施与职业教育等“普惠性”投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第四:实施资产归属国籍管理,防止隐形资产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公民的资产,在金融危机中会不会加剧流失是拷问国家精英的标尺,建议在此非常时期,对拥有巨额资产的中国公民移居国外的状况应当有所监控与掌握。

第五,暂缓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限制国外虚拟资产与中国实体资产置换。与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相比,适当吸引国外精英来华工作更佳。在金融危机过后,成败的标志是最终大规模收购其他国家的优质资产,而不是大规模出售自己的优质资产。

第六,提高中国评估机构的国际地位,保持话语权,避免境外评级机构恶评中国公司,导致中国资产缩水,国家利益受损。建议对境外评级机构抢滩中国市场、排挤国内评级机构的行为必须制止。

第七,收购境外科技类资产,提升科技产品竞争力。若时机选择得当,可以低价收购一批国外科技类制造业资产,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或品牌知名度,使中国产品的价位有所提升。建议通过收购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等生产技术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禁运的高科技产品。中国政府应当支持国内国有与民营企业,通过对外收购、兼并等渠道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

第八,鼓励金融创新业务,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目前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达到20%以上,而中国银行则为20%左右,在金融工程方面的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建议鼓励金融创新业务,引入衍生产品,创新与引入相结合,逐步投放中国市场。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第九,加快完成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转换。目前我国仍处在体制转型期,适应国际形势的国家金融体系尚未成型。我国机构性分业监管由来已久,各金融监管机构的数据无法分享、决策相互掣肘、政令不一致和管理结合部缺位一直是难以走出的监管困境。而在混业经营的国际浪潮下,功能性监管更加符合监管工作的需要。

第十,人民币应当崛起,参与国际货币权力的角逐。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务国与没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权国相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的能力与风范赢得了亚洲国家的尊重与信任,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值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应当以人民币为基准提供流动性,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与结算货币,但同时注意,这不是要成为代币的世界货币。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货币资产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古代的货币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