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值得乐观的十大理由

2009-11-19 09:16彭剑锋
销售与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危机经济

彭剑锋

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为中国的真正崛起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中国经济目前是阶段调整还是周期衰退?我不太赞成现在中国进入周期性衰退期的观点。形象地说,中国经济是V型调整,而美国经济是L型衰退,至少是U型衰退。因此我还是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30年,繁荣并没有终结。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值得乐观的十大理由包括: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没有衰竭。中国经济目前尽管处于V型调整中,但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并没有衰竭。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远比欧美国家强烈得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在进一步激发,各地政府对发展的政绩驱动也仍在强化。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中国与世界的差异、中国东西部的差异、城乡的差异都存在,而且仍然很大,有差异就有经济发展的空间,这也为中国的产业梯次转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第三,中国金融业尚未遭遇实质性的破坏,相对健康。中国金融业并未完全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相对小的。加上中国金融业最近几年在治理结构与机制创新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也使得中国金融业相对健康,例如资本充足率持续提高,资产质量获得改善,拨备覆盖率不断提升等,都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四,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中国拥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国家是富有的,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还是有足够筹码的。

第五,中国的消费市场与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美国的金融危机是老百姓的过度借贷导致过度消费的增长模式出问题引发的,而中国不是。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同时,中国的银行存款已达45万亿元人民币,只是目前由于危机使得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降低,有钱不敢花;另外有钱人也没有找到有效消费的途径。

第六,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与手段比美、日等国家更强,更有余地。与美、日政府相比,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与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手段,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有效的。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状态,货币政策已经无计可施,内需匮乏,经济刺激措施杯水车薪,而美国所谓的自由经济理念下“看不见的手”的调控模式通过此次危机也表明是不完全可靠的。

第七,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调整的问题,并不完全是金融危机带来的。过去中国经济成长的30年,主要是靠硬扩张带来的高速成长与发展,例如粗放式的高资源投入、非理性的低成本投入、对环境的破坏与漠视等等。未来中国需要从硬扩张转向软硬兼施,但这种转型必然会带来整个经济社会的不适应,继而导致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会出现,危机只是触发点。从此意义上也再次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只是阶段性调整,而不是周期性衰退。

第八,金融危机驱动中国进行深层次的变革,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深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瓶颈。而金融危机下改革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都增强了,这必然会要求机制与体制的再突破,以利于进一步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

第九,金融危机为中国在全球获取稀缺性战略资产、资源、短缺性人才以及核心技术带来了机会。

第十,中国经济整体上仍然健康,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结构也正在优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可以在扩张政策中调整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这也有利于确立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地位。

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为中国的真正崛起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总之机遇大于挑战,就看我们能否把握。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危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业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