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和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管理人才的输出源,理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行者,但在我国并不理想。因此,财经类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证考察
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者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20%~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者仅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创业成功率为1%。其中,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态势极不均衡,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创业教育起源于财经性质的商科教育,并卓有成效。194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开设了有关创业精神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硅谷大批大学生企业的创立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1978年,美国百森商学院成立了本国第一个创业研究中心,致力于创业教育研究、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到1997年,美国大约有400所商学院开设了创业课程,125所商学院制订了系统的创业教学计划,90%的大学生至少修过一门创业课程。随后,具有财经类别意义的商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向其他高校或学科专业拓展,瑞典、德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多达24门,斯坦福大学开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亦达17门之多。
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来看,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仍不理想。一方面,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2002年,教育部确定南京经济学院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完成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翻译与改编,教材于2006年在6所高校试用;2008年,34所高校试点成立KAB创业俱乐部,计划在2010年以前将该项目推广到全国2000所高校。而河南财经学院早在1999年就面向全校开设了创业学选修课,2005年组建了创业教育团队,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辅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整体上大约落后了50年;与国内理工科大学相比,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亦显滞后。2002年,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中,财经类高校只有1所,而理工类高校则有4所。2007年,全国青联、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诺基亚公司选择的50所创业教育计划试点高校中,财经类也只有西南财经大学1所。总的来看,财经类高校创业观念教育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浓郁氛围;创业教育条件相对不足,缺乏具有财经特色的、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教材;创业实训环节比较短缺,相匹配的创业孵化园、创业基地较少,尚未形成规模。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创阶段、引进阶段和模仿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因此,财经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的逻辑分析
创业教育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更强调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从学科专业逻辑上分析,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既有天然的优势,又有自身的不足。这说明,搞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既成为可能又相当艰巨。
首先,师资队伍优势。以创业教育发达的美国为例,财经性质的商科创业教育较其他学科或高校起步早、发展快,如百森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都集中了大批长于创业教育的教授。在我国,许多财经类高校的教授也曾经有过创业经历或在企业兼职的经历,如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拥有自己的企业或在企业长期兼职,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以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着良好的洞察力,也便于转化为创业教育的师资。
其次,学科专业优势。财经类高校是以开展财经管理教学研究和培养财经管理人才为主的高校,具备比较完善的财经管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赋予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河南财经学院为例,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开设了投资项目评估、生产与运作管理、采购供应管理、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战略营销及案例、人事测评与甄选、现代薪酬理论与实务、员工流动管理、绩效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等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到大学生创业、科学研究和到企业实习,注重组织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深入实践,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寻找和把握商机。因此,财经类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其他类型大学所不具备的学科和专业优势。
最后,社会资源优势。在创业教育宝藏中,企业无疑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既为大学生创业树立了榜样,又是不可多得的师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创业教育课堂上最鲜活且最具有说服力的教材,创业型企业则是大学生创业最好的实训基地。财经类高校与各类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也是其开展创业教育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
当然,财经类高校也存在着不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学科专业方面的逻辑劣势。首先,在一定意义上,财经类专业是“软科学”,缺少创业实践的“硬通货”。理、工、农、医等专业注重实用技术教育和研发,大学生通常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创业实践中通过技术产品融资,创办自己的企业;而财经类专业却没有这种优势。其次,财经类专业大学生主要依靠“脑创造”,缺少实践过程中的“手创造”。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长于经济运作和企业管理,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则不如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大学生。这些都是制约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不利因素。
三、财经类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自2002年进行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分析与对比,笔者认为,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应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扬长避短,开辟新路径,探索新模式。
首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不断创新富有时代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以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为大学生的就业出路,不重视甚至忽视创业所蕴涵的广阔天地;人才培养目标也局限于应用型和研究型,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必须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当然,就业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去向,创业只是少数毕业生的选择。鉴于此,就必须树立“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就业型人才,又注重培养富有开创精神的创业型人才。
其次,坚持以育人为本,不断创新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0世纪90年代,河南财经学院实施了“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素养训练并重”的实践教学改革,构筑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的是专业技能,“两翼”指的是英语和计算机两项基本技能)。进入21世纪以来,该校逐步构建起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训练、综合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打造专业实训平台,建立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引入仿真、案例、模拟教学;改变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加强专业素养训练,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经营谋略、企业管理、经济核算、营销策划、项目服务、公关能力、执行能力等专业技能;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实践证明,“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再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不断壮大富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温州大学提出的“双百”人才联动计划,推动了百名教授(副教授、博士)进企业、进机关,从政府部门、规模企业聘请百名人才进学校、上讲台,对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个经验值得汲取: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进入校园或到大学生创业基地担任兼职教师,还要加强国际国内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最后,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构建具有财经类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创业课程设置以财经专业课程为依托。创业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实现必须结合财经类学科专业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最终落实到课程设置中,而不是在财经专业教育之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二是创业教育规划以年级划分为基础。面向一年级新生,以启发教育为主,帮助大学生萌发创业意识;面向二年级学生以普及教育为主,借助就业、创业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面向三年级学生,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以创业教育渗透为辅,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素质;面向四年级毕业生,以提供服务为主,通过优秀校友座谈会、专场招聘会、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大学生顺利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创业教育受众以大学生志趣为区分标准。中央财经大学实行“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模式,值得财经类其他高校借鉴。普及性创业教育,是指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系统性创业教育,是指举办“创业先锋班”。四是创业教育实践以校园活动和创业基地为基本载体。创业教育实践首先应该以大学生参与度高、热情高、效果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举办创业挑战大赛等活动,将创业教育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同时,财经类高校应该成立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全方位地扶持大学生创业者成长。
总之,财经类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创业教育方面走在其他类型高校的前面,让创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作者系河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晓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