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燕
摘要:当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大学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步,主要原因是大学软实力的缺失。而造成大学软实力缺失的原因有三点:计划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大学软实力的内部构建,整体环境的恶劣导致大学软实力建设未被重视,硬实力的建设缺陷制约着大学软实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并提升大学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软实力;硬实力;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形象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纷纷开始了硬件设施的改善。但是,在这一潮流中,一部分大学的扩张却显得有些盲目,使得自己越发落后于其他高校。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指出:“中国无一流大学,因太重硬件建设。”因此,大学的领导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为何学校的规模扩大的同时,综合实力却没有提高。通过对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借鉴,我国学者提出要注重大学软实力建设。
一、何为大学软实力
从根本上说,大学软实力就是广义的大学文化软实力,包括精神、制度、环境三个维度。大学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价值观念等;大学制度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大学环境(形象)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和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等,和非物质层面的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教风等。一般认为,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大学形象。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大学特色并能激发师生积极性和增强学校活力的群体意识,是学校传统和学校独特气质的综合体现,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理念的支柱和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具有群体认同与导向功能、聚合与辐射功能、传承与创新功能等自身独特的功能。
大学制度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存在的处理大学运行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大学与知识之间、大学与师生之间和大学与社会之间等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一般分为根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根本制度包括自主治理、学术自由、党政分开;一般制度是指大学处理内部事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如大学的多元入学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学科院系制度等;具体制度是指大学各职能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主要有学术评价制度、教师聘用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等。合理的大学制度与科学的管理方式,是提高大学软实力强有力的武器。
大学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总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大学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大学领导形象、大学师生形象、大学学术形象和大学公众形象的“聚合”就是大学形象,它基本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形象就是大学精神、大学凝聚力、大学内在的优势等看不见的事物,而外部形象就是大学的校名、校门、校徽、校园风物、历届校友的声望和成就等公开的可以看到、听到的事物。良好的大学形象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生源,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激发在校师生的学校荣誉感和理想追求,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赢得办学优势和竞争力。为学校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二、大学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扩招过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硬件不足,于是各大学纷纷修建高楼、扩大校园,走规模取胜之道,而忽略了对软件的投资。而软实力是大学的一种精神,大学如果缺失了这种精神,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综观各高校,尤其是近几年新组建的高校,他们重视的多是硬件,而对软件则无暇顾及,结果就是校园很漂亮、设备很先进,却没有强势的软件资源。其实,硬件只是软件的一个平台,它永远不能代替软件,两者只有对称发展,才能有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1,计划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制约了大学软实力的内部构建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应该走市场竞争的道路,而我国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却阻碍着高校的改革,主要表现在:高校对自身专业特色、办学优势和整体实力缺乏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致使办学力量分散,办学资源重复、浪费,办学质量差、水平低;单纯追求量的发展,对人才和市场发展的规律不够重视,导致优质资源稀缺,师资力量较弱,人才培养质量也较低。
2整体环境的恶劣导致大学软实力建设未被重视
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对高校的发展规划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财政的支持也需要进一步合理化。政府对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校大力投资,而这些高校的资源恰恰都比较丰富,他们在软件、硬件的构建上都很有优势,这就使得其他高校学到的、看到的只是这些高校如何扩大自己的规模。中国对教育的投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太薄弱,一旦分配不合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硬实力的建设缺陷制约着大学软实力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仍然不尽如人意,仍然有待提高。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资金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大学的硬件建设和维护上了,而很少花在软实力的提升上。
三、提升大学软实力的策略
1,准确把握大学软实力
目前对大学软实力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学者们对大学软实力的认识还不一样,而要构建大学软实力的话,就要对大学软实力有相对清晰准确的认识。也就是说,一所高校要有一个专业的组织队伍,准确定位自己的特色,看清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2,构建大学软实力的重点在于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大学形象
一所大学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大学精神,才能拥有最强的竞争力。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在大学物质与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大学精神,在宣传和强化校训作用中弘扬大学精神。要合理界定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关系,建立组织结构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高校评价制度三位一体的现代大学制度。要以学科发展为基础,以学术价值追求为目标,合理配置高校内部权力结构,设计以“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为原则的高校内部权力分配结构,因为这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组织制度保证。品牌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是大学的软实力。衡量大学品牌的标准主要是知名度和美誉度。找出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优势专业,使这方面更强,这就形成了品牌优势。大学可以利用校友的声望、支持和本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公众的期望值,使公众看好本校、社会认同本校,进而提高生源质量。
3,提供有助于提升大学软实力的环境保障
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要合理,切实保障资金到位,引导高校认准自己的定位,不去盲目追求硬件的建设,努力向优秀学校学习如何优建软件。其次,高校要重视和培养大学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工具构筑起健康的文化网络阵地,构建良好的包括制度约束、文化熏陶、教师人格魅力等在内的大学校风。
4软硬两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大学有必要建立软实力价值观,并且需要扭转大学软件与硬件投入严重不对称的局面。高校领导层不能局限于硬件的大比拼上,而应该构建与硬件相匹配的软实力,找准本校的优势。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优秀的教师、顶尖的科研人员、精干的管理人员,因此高校要努力构建适合大师事业发展的空间,向他们提供必备的优质生活条件。高校还要构建优秀的大学制度,培养良好的大学精神、大学形象,构建自己的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