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军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要讲究教育过程中的“机智”。以下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小技巧”。供各位批评指正。
一、“示弱”未必不英雄
现在,好多学校都出现过学生不上学的个案,原因错综复杂。有学习方面的、有与同学人际关系紧张的、有与教师个别冲突的,等等。
学生小张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原本学习好好的孩子,就是不上学了,生意做的红火的家长再也没了精神。万般无奈之中,家长请笔者试一试。笔者首先详细了解了学生不来上学的前因后果。知道家长带他到好几个地方看心理医生;班主任、级部主任也多次上门做工作,就是不到校。经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如果亲自上门劝说,笔者不具备心理医生的技巧,也不具备班主任、级部主任的权威。而且,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就会把笔者拒之门外,这就失去了教育他的机会。于是,灵光一闪,笔者何不装一会“熊”。笔者给学生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今年的教师职称评审已结束,由于笔者所教学科及格率未达标,笔者未评审到理想中的职称。听班主任讲,小张过去的底子很好,如果小张今年到班上学习,笔者教的这一学科及格率肯定有把握达标,因而笔者有希望在下一年度通过职称评审,所以希望他能帮笔者一个忙。后来,当学生顺利地入升高中,教师们再聊起当年的话题时,学生告诉笔者:“职称是老师生命中的大事,老师连这么大的事都要请我帮忙,我敢不帮?”当笔者告诉他,笔者给他写信时,已经是中学一级教师时。学生愣了愣,转而若有所悟地对笔者说:“您确实是最好的老师。”笔者曾为自己的“小技巧”高兴了好一阵。
二、您放他“一码”,他敬你一丈
一次高考监考中,遇到了初中时教过的学生小赵。令笔者不解的是印象中理科挺棒的小赵坐在文科的考场里。问其原因,原来竟然与笔者曾教过他一年初中政治有关。
当年。班上小赵的政治作业好几次都是草草了事。但是对于其中稍有难度的题,他倒是做了一些思考与努力。笔者同时又了解了他其他学科的情况。发现,凡是类似政治这类在初中被誉为“副科”的科目,他基本都这样对待。但所谓的“主科”还可以。通常,对待这样做作业的学生。笔者一般的做法是先说服教育,警告,甚至严厉地批评以及叫家长协助教育等。不过,针对小赵对有难度的题还肯下些功夫这一状况,笔者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笔者告诉他:“作业我详细地看了。我知道,这些作业你都会。只不过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那些简单的题你没来得及做。因此,我愿与你达成一个默契。只做那几个有些难度的题,其他不必做。不过,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有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可能不明白,这个时候,需要有同学来配合我。当我课堂上给同学讲不明白时,你要上讲台辅助我,把你的做题过程、体会讲给同学们听。”没想到,通过这一年的配合,他的政治学习大进。后来,谈起此事,小赵说:“老师,您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当年着了您的‘道儿。我为了配合好您上课,课下用了做作业需要两三倍的功,生怕在同学们面前丢了人。”
三、现学现卖,也能充“大拿”
退学的小刘同学用了很多时间看了各种电影,连影片中的外语也说得一串串。因为自己对电影的“研究”而自豪。有好几次,在咨询的现场把这套她自认为拿手的好戏拿出来,把为她咨询的教师弄得挺尴尬。而她竟颇为自得,把不懂得中外电影的人称为“没有品位”。
笔者为此用三个多周时间恶补了中外电影方面的知识,针对她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对她有倾向性的“测验量表”。现场交锋之时,笔者针对“量表”中“测出来”的有关她的一些心理倾向,对她进行了精心分析。这就等于首先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令她不得不刮目相看。笔者又用临时恶补来的中外电影知识,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娓娓道来。笔者就这样通过“现学现卖”,充了一回“大拿”。把自以为是的学生当场拿下。以至于当笔者为她制定重新上学的规划,如何利用假期辅导班补课时,她都毫不犹豫地照办。主要原因就在于她心中“服了”,所谓“攻心为上”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研究。实际上,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研究一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教师,在强调共性教育的同时。只有认真地研究个别教育技巧,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